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趁青年,結隊向前行! 新亞人70年追尋理想的精神面貌 本書收錄新亞書院老師及校友文章凡四十二篇,主要取材自書院刊物《新亞生活》,亦有部分取材自《新亞校刊》、《新亞學生報》以至師友的個人專欄或著述。各篇成章時間涵蓋一九五○年代至二○一○年代。 作為慶祝新亞書院七十周年校慶的第三部著作,本書並非着眼於新亞書院的歷史或新亞學者的學問,而是致力描畫不同時代新亞人的各個側面,包括對書院的歸屬感、對師友的憶懷、對時務的關心,以至對人生或社會議題所抱持的信念,從中歸納新亞人的特質,反映不同年代的新亞師友如何為新亞精神所貫串,結隊向前行。 全書分為四部分︰ 「人」 — 新亞育人與人文精神︰描述新亞師友熱心育才及其所反映的新亞精神。 「情」 — 新亞人的新亞情︰描述新亞師友對書院之深厚感情,並旁及一些象徵事物。 「地」 — 在校園內外、本地海外的新亞人︰描述新亞人在校園內外或本地海外的表現、事跡或感想。 「理」 — 新亞人的學問、事業與理想︰描述新亞人追求學問和事業的態度,並述說不同時代新亞人心中的理想。 内容特點 (1) 本書從不同人物的文章,歸納新亞人的特質,反映不同年代的新亞師友如何為新亞精神所貫串,對讀者有啟發作用。 本書選輯了《新亞生活》的文章,分為「人」、「情」、「地」、「理」四個範疇。
導言 譚偉平 第一部分 人—新亞育人與人文精神 導讀部分 蔡玄暉 《新亞生活》發刊詞(1958) 錢 穆 新亞書院十年來的回顧與前瞻(1960) 錢 穆 三個性格(1952) 元 風 師長素描(1953) 沁 蕊 敬悼青瑤師(1979) 胡美琦 貧民區裡的大師(2008) 蔡宗達 我最記念的一段生活經歷(1953) 楊 遠 這就是新亞夜校(1961) 鄺健行(高閣) 第二部分 情—新亞人的新亞情 導讀部分 張冠雄 談新亞校歌(1993) 陳永明 珍重珍重(2013) 盧瑋鑾(小思) 俯首甘為孺子牛 —記與小思老師的一段接觸(2011) 江關生 中大如何踏出下一步?(2003) 周保松 《人生之體驗》讀後(1961) 許兆理 藝術系系徽的意義(1963) 李潤桓 物是貓非 —悼念「志文貓」(2006) 孟 瀟 第三部分 地—在校園內外、本地海外的新亞人 導讀部分 蔡玄暉 南洋同學在新亞海隅寄簡(1959) 翼 遙 一個故事(1965) 乃 文 附錄:我們選擇《心燄》這劇本的理由(1965) 雷浣茜 遊人記得高麗行(1965) 劉佩瓊 那兒有一條路 ─本校社會服務團工作營雜感(1969) 郭勳亮 新亞書院學生住宿問題統計表(1972) 新亞天文學會望遠鏡籌製記(1978) 孫緯武 學生課外活動回顧(1990) 聶家璧 巡迴的馬戲團(1993) 環保文學:詩文采筆寫沙田污染(1997) 沙田之春 救救城門河 樊善標 黃國彬 潘銘燊 東亞運動會銅牌得主 吳森雋的舞動奇跡︰停不了的拉丁舞(2010) 黃佩儀 假如沒有合一亭(2011) 熊辛茹 不一樣的生活 ─在新亞耕作的日子(2014) 楊敬雯鄭嘉韻 DemBeat(2016) 林漢明 第四部分 理—新亞人的學問、事業與理想 導讀部分 張冠雄 現代大學生的錦囊 —新亞書院學規(1987) 譚汝謙 書院制度有好處嗎?(1995) 梁秉中 本校第九屆學生會修章研討營報告(1972) 葉家儀 香港青年應有之自覺(1969) 鄭建南 在新亞的這些日子(1986) 戴秀賢 官話、國語與文學(1975) 劉若愚 保衛釣魚台(1996) 劉君恒 保釣夜話記(1997) 梵 人 從保衛釣魚台運動看新亞(1971) 鄭海泉 中文運動的消沉與再起(1971) 王耀宗 哭新亞(1971) 劉美美 罷課中的校園(2014) 陳惜姿 永久性的觀點與暫時性的觀點(1972) 胡鴻烈
編者簡介 譚偉平教授 畢業於英國雷丁大學藝術系及倫敦大學斯萊德藝術學院研究院,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譚教授的創作媒介廣泛,以攝影、裝置和環境藝術為主,曾舉辦《浮世》(2008)、《他方》(2012)及《半無知》(2013)等個展,亦曾再中國(内地、香港、台灣)、日本、菲律賓、英國、澳洲和瑞士等地參與多個聯展。 譚教授為港澳台文化藝術平台「藝術地圖」創辦人之一,亦為獨立策展人,曾為香港文化博物館策展《一人像.一故事——香港攝影系列三》,以及為本地公營技嘉策劃公共藝術方案,亦參與跨領域的劇場創作。 張冠雄先生 先後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學位教師教育文憑(中國語文)和日本研究文學碩士學位,為新亞書院校友。2001年張先生加入中大文學院雅禮中國語文研究所(初稱新雅中國語文研究所),任職至今,現為該所廣東話組講師。曾獲中大頒授「2015年度文學院傑出教學獎」。 蔡玄暉博士 北京大學畢業後,獲研究生獎學金到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碩士及博士,後加入中大任教,現為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亦擔任新亞書院語文與文化委員會聯席主席。教學之餘,蔡博士致力於華人社區民間信仰研究及中國方言研究,並撰寫過不少文章和訪談文字,散見於《中國故事》、《南風窗》等刊物。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