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共22萬字、78張圖,是作者38年編輯生涯的重點紀錄,從他如何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完成校對培訓後爭取進入編輯部,對其上司的許多判決,如何從不理解到許多年後變成理解。當中有小編碰到初出茅廬的作者,大家如何相濡以沫支持對方的工作,並取得超乎想像的成功。也談到如何爭取到一些重量級作者的授權,如李敖、楊振寧、王鼎鈞等等,當然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如何在眾多競爭對手中突圍而出,取得《鄧小平時代》的出版權,並贏得100萬銷售的佳績。作者一生與書為伴,看書編書賣書,是趕上出版黃金時代的弄潮兒。 此外,書中提及兩個版權糾紛,錢鍾書《圍城》及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都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同時也不忘記述他接觸過的出版家,香港三聯書店的藍真、蕭滋及台灣三民書店劉振強對出版業的貢獻。本書亦可作為20位作家學者出版人側寫的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 同時難得的是,作者有記日記的習慣,所以他留下了許多細節,包括在宣傳新書的路上與吳敬璉的請教,向楊絳的三次道歉,以至和作者的重要通信,都一一紀錄,因此本書是編輯必看之書,也是愛書人欲了解出版背後的故書的必看之書。 本書可以說是一位出版人的編輯手記,既有回憶作者成長的經歷,編輯與作者交往的種種;也有反思編輯工夫的得與失,為出了叫好又叫座的書而喜形於色,也為編輯過度而追悔,或判斷失誤錯過一本好書而引以為憾。 李昕筆下都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學者出版人,因為近距離的親歷,他們的學養為人,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叫人一次次感動;而一個個出版背後的故事,也看到出版人的用心與才智,又在不經意間,道出了數十年來兩岸三地及海外華人的人文景觀,一時無倆。相信善讀者,尤其是愛書做書人,一定可以從中發現歷史的曲折與智慧的光芒。 「我屬於曾經受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影響的那一代人,對於奧斯特洛夫斯基那段「人生不可虛度」的名言記憶尤深,常以此自我鞭策。 作為一個讀書人,我一生和自己喜愛的圖書作伴,從中不僅汲取了太多的營養,而且獲得了太多的樂趣。人們說,所謂幸福,就是快樂地生活。我無疑是一個幸福的人。」──李昕,原香港三聯書店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編輯 李昕出版金句 我做編輯的原則,就是王鼎鈞先生告訴我的兩句話:改變那不能接受的,接受那不能改變的。 善於為作品增值的編輯才是好編輯。 贏得得小眾中的大眾,勝過在大眾中獲得小眾。 好評推薦 讀這本《那些年,那些人和書》,有心的讀者也許可以看出,一個為人作嫁的名編是如何煉成的。 十四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歷練,加上八年香港三聯的打拼,終於最後九年在北京三聯大展身手,成就了名編的神話。 人後面是有故事的書,書周圍是有故事的人,人和書像舞者和舞蹈不可分離,看得人如醉如癡。──鄭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總編輯
序:聽李昕講那些年,那些人和書 鄭勇 人民文學出版社時期(1982-1996) 001本色韋君宜 002君子屠岸 003《胡風評論集》的出版風波 004我眼中的學者楊義 005李敖三題 李敖登陸記 是是非非說李敖 我與李敖:出版背後的故事 006我幫錢鍾書打《圍城》官司 香港三聯書店時期(1996-2005) 007遙望南天悼藍公 008難忘蕭公 009書界奇人劉振強 010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的版權公案 011關愚謙的最後時刻 北京三聯書店時期(2005-2014) 012三訪周有光老人 013楊振寧三題 我所認識的楊振寧 再說楊振寧 從楊振寧的幾幅照片談起 014我對楊絳的三次道歉 015我眼中的馬識途老人 016我所認識的吳敬璉 017傅高義和他的《鄧小平時代》 018戚本禹和他的《評李秀成》 019《巨流河》出版後的遺憾 020王鼎鈞與我的文字緣 後記
作者簡介 李昕 一九五二年生於北京清華園。初中畢業後作為知青在吉林省洮安縣下鄉。恢復高考後進入武漢大學中文系,一九八二年畢業。曾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編輯室主任和社長助理。一九九六年被派赴香港,任香港三聯書店副總編輯,後任總編輯。二○○五年奉調回北京,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二○一○年任總編輯。二○一四年退休後在商務印書館任特約出版策劃。 他從事編輯工作三十八年,是國內知名出版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一九九四年被評選為首屆全國中青年優秀圖書編輯,二○一三年被深圳讀書月評選為年度「致敬出版人」,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開大學、河北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印刷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著有編輯學演講錄《做書:感悟和理念》、回憶錄《做書的日子》、隨筆集《做書的故事》、《清華園裡的人生詠歎調》及《李敖登陸記》等。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