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推薦序 如風的地理學 洪廣冀/台大地理系助理教授 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什麼都做得到! 涂豐恩/「故事」創辦人 地球探險隊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跨國的台灣味ING 蔡佳珊/上下游新聞記者 導 言 在劃界與跨界之間:台灣味裡的食物國族主義 洪伯邑 Part I 東南亞的台灣DNA:技術跨界 第一章 越界台茶:南越茶山上的台灣茶農 練聿修 第二章 越洋去作台灣珍奶:河內珍奶街的台灣焦慮 雲冠仁 第三章 異地生根台灣味-水耕蔬菜X泰國X台灣 趙于萱 Part II 原住民不只小米:穿梭過去與現在 第四章 高山的賭注:梨山X原住民X高山茶 賴思妤 第五章 將苦澀與香醇置於一口:屏東泰武的原住民咖啡 張宇忻 Part III 再活一次:農民身分重生 第六章 來一趟中年的冒險:苑裡農民阿伯的有機實驗 陳莉靜 第七章 一顆蘋果,兩種觀點:蘋果X梨山X榮民 蕭彗岑 Part IV 燕子螞蟻,你滿意嗎?動物來協作 第八章 口水的商機:馬來西亞華人燕窩產業 郭育安 第九章 村上先生,我跟你說,寮國有咖啡:寮國、咖啡與小農 陳思安 後 記 從「飲食新南向」到「尋找台灣味」:一段研究生和我的人文社會科學科普實踐 洪伯邑
作者簡介 地理角團隊 官方名稱是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408室,是個以地理視角發想的研究空間。從2013年成立至今,角主和眾角徒們致力於自然與社會關係的地理學研究與課程,尤其關注食物、農業、以及台灣─東南亞─西南中國之間的跨國議題,近年也逐漸拓展到國內的能源轉型與基礎設施研究等其他守備範圍,但地理視角的堅持不變! 練聿修 畢業角友、現任助理,大學至今在地理系館已經待了將近十年。銅板美食、啤酒、地圖、與各路職業運動的愛好者。長年以研究室為家,曾創下連續數年大年初一就進研究室工作的紀錄。 雲冠仁 個性隨和大方,是校園飲料店的VIP,因為愛珍奶而開啟研究之路。在北越的田野中,被受訪者稱做小胖。曾為了與研究對象搏感情,忍痛放下手搖杯改拿酒杯。 趙于萱 熱愛到泰國做研究,在當地每天中暑也樂此不疲,幸運獲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獎助。現任教高中地理科,教到非洲時會做烤焦的巧克力,教到中南美洲時會做沒有龍舌蘭酒的龍舌蘭調酒。 賴思妤 關注教育、環境與人文議題。因家族務農的關係而投入高山農業研究,出田野時大多睡工寮,也曾在山路騎沙灘車被三隻大狗追。熱愛慢跑,偶爾在樹下做瑜珈。 張宇忻 和朋友們經營「灶腳工作室」,嘗試以各種行動方案,參與食農的生產。先後擔任地理所、城鄉所的研究助理。目前參與關注於紅藜產業的發展。 陳莉靜 現職國中地理教師,希望學生了解社會科就是真實世界的故事,樂於將課本內容以淺顯易懂又有趣的方式呈現。 蕭彗岑 關心農業、糧食、文學,以及文化保存議題。現就職於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負責農村調查小組的田野訪問工作與口述歷史撰寫。 郭育安 以檳城為田野展開超過兩年的探索,即使預定的旅館無預警歇業、發生火警,都能處變不驚。曾獲台灣東南亞論文獎第一名。目前在專任、兼任助理與寫作苦手之間交替斜槓。 陳思安 現任「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企劃編輯,人生目標是環遊世界,所以假借研究之名,跑到寮國認識了一群可愛的朋友。 主編者簡介 洪伯邑 地理角角主,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大學念文學、碩士念環工、出國後又多了一個森林與環境的碩士,然後陰錯陽差成為地理學家。以食物和農業作為觀看視角,探看自然與社會、邊界與領域、地方與地景的關聯,特別是在台灣、中國與東南亞等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