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中國現在側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使中國革命顯得比俄國更成功。然而,中俄兩國革命多有相似之處。事實上,中國革命曾是俄國革命的翻版,直至毛澤東發覺俄國革命模式不適用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第三世界國家。比起改變俄國革命模式,毛澤東決定在該模式的方向上走得更遠更快。和1929 年蘇聯的經濟政策大轉變相比,1958 年中國的「大躍進」破壞性強得多。「大躍進」有着理想主義的目標,但並未全盤考慮所有可能的後果。只有在毛澤東死後,中國才開始走上發展的道路─其實也有賴於毛澤東之死─即只有當中國背叛革命之時,才開始經濟發展。 畢仰高的原創比較研究強調了中俄兩國革命的相似之處:擁有無上權力的官僚體制、被過度剝削的農民(由此觸發了二十世紀兩次最嚴重的饑荒)、對作家和藝術家的控制、鎮壓與勞改營。本書的最後,作者在比較了斯大林與毛澤東之後,討論了他們和列寧、馬克思的關係。作者引用歷史學家黎澍的話:「革命這事,若有可能,頂好還是不革。」 好評推薦 畢仰高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學者,他用六十載研究與深思,寫就一部綜合中俄革命的重要學術著作。斯大林與毛澤東在矢志帶領自己國家走出落後、尋求社會公義時,學習列寧的做法。他們都是嫻熟的政治操作者,卻最終為國家帶來災難─集體暴行、饑荒、死亡,同時巧妙地製造謊言去維持領導地位。畢仰高此書寫得有觀點、深度與熱情。─傅高義(Ezra F. Vogel),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 這是一部由我們偉大的歐洲漢學家經深刻研究、熱切討論而成的著作,再綴以作者經年對中國革命近距離的觀察。畢仰高鮮明地點出斯大林主義與毛澤東主義之間深刻的卻又往往被遺忘的關聯。此書充滿原創識見,時而讓人驚喜,尤其是尾二章深入比較斯大林與毛澤東的個性與政治行動。這並不是一般的比較歷史著作,而是一位歐洲自由傳統的人文主義者,對二十世紀共產主義的批評反思。─魏昂德(Andrew G. Walder),史丹福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教授 此書的比較尖銳、生動、嚴苛而且充滿激情,建基於多年研究與深刻反省。畢仰高的主要論述是,斯大林與毛澤東儘管有顯著的分別,他們的軌跡是相似的。毛犯的錯誤與罪行同樣是斯大林主義的標誌。儘管毛澤東想偏離斯大林模式,但他的政策本質上仍舊是斯大林式的。最有力的例子是中國三年饑荒與此前蘇聯大饑荒的比較。作者的解釋或許言之有理,但毫無疑問會引發爭論。─白思鼎(Thomas P. Bernstein),哥倫比亞大學榮休教授 〔畢仰高〕寫了一部充滿智慧與人情味的書,一部深入了解革命之諷刺性的書,一部能夠反映作者畢生研究與思考的書。─史蒂芬.A.史密斯(S. A. Smith),牛津大學歷史教授
作者簡介 畢仰高(Lucien Bianco)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榮休教授, 著作有《中國革命的起源1915–1949》(Origin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1915–1949)、《沒有政黨的農民:二十世紀中國的草根運動》(Peasants without the Party: Grass-Roots Movement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以及與華昌明合著的《二十世紀中國的農民運動及革命》(Jacqueries et Révolution dans la Chine du XXe Siècle) 等。 譯者簡介 夏沛然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學院文學碩士,曾於聯合國長期擔任翻譯工作,譯作有唐德剛著《中國革命簡史:從孫文到毛澤東》與薩爾茲曼著的《鐵與絲》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