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的知見與修行
|
|
The Doctrine and Practice of Buddhism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書為聖嚴法師「佛法正知見」與「日常修行」的文章結集。
★且修且行!讀者可練習用佛法來幫助自己,過清淨無憂、平安幸福的生活。
# 佛法的三個層次:信仰→理解→實踐
# 如何解脫,修禪定智慧
# 相信因果,所以心平氣和
# 不需擔心,只要用心
# 內心平安,人人都友善
● 知見與修行,是修學佛法的根本,缺一不可。
【佛法的正知見篇——從信仰入手】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踏實的佛法觀點,不能離開戒、定、慧,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就是這個樣子。然而因為眾生根性的不同,有人重視戒律的受持,有人重視禪定的修持,有人重視慧學的熏聞。
中國禪宗的祖師們不很講究呆板的戒條,也不很講究定的修持,而是特別著重於智慧的開發。可是凡得大悟的人,一定是非常清淨的人,身清淨、語清淨、心清淨,三業清淨,他才能夠真有智慧。如果說真智慧已開發,而三業不清淨,那種智慧仍是有問題的。
至於佛教的「心法」,第一步,是檢點自己的心念,已想、將想、正想的每一個念頭都很清楚。
【日常生活的修行篇——平安幸福 要靠自己】
許多人認為我這個老和尚有修行,讓我祝福一下,好像比較靈驗一點,功德比較大一點,所以許多人身體不好,就希望請老和尚來為他們祝福一下,但是我有點懷疑:我的祝福,真的比你們的祝福有用嗎?
有一對年輕夫婦請我祝福他們婚姻幸福,我對他們說:「祝福你們婚姻幸福!」可是他們一回去就吵了架,然後打電話給我:「師父,你的祝福沒有用,我們回來以後還是吵架。」我回答說:「我沒有說我的祝福一定有用,那是你們迷信;祝福以後,你們自己愛吵架,我有什麼辦法!」
平安要靠自己。在宗教場合裡,無論是請宗教師,或是請神、佛、菩薩為我們祝福,這在心理上雖然有用,可是最可靠的,還是要從自己內心做起。除了希望別人祝福,我們也要祝福自己;當你要生氣、和別人吵架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這麼做。像上述的夫妻倆明明希望不要吵架,為什麼還要吵?將幸福交代給一個老和尚,自己卻沒有去經營自己的幸福,這是很顛倒、很奇怪的事,可是很多人就是這樣的人。
這個世界需要佛法,自己實踐佛法是最可靠的,希望人家做到是不容易的。如果大家都能用智慧來處理事、以慈悲來對待人,自然能夠產生力量感動他人。
|
|
|
|
|
|
|
|
|
|
|
|
|
|
|
目錄
佛法的正知見
學佛五示
皈依正信的佛、法、僧
外道不是佛教
以人為本的佛教
成佛的法門
大小乘佛法的不同
佛法在日常生活中
在家居士的修行
佛法的三個層次:信仰、理解、實踐
──從信仰入手、明因果到超越
青年學佛的三條件──信、願、行
般若的修行方法
願消三障諸煩惱
智慧是諸佛之母
明日的佛教
日常生活的修行
念念是新念頭,念念是好念頭
幸福快樂的人生
盲目的「我」,還是超越的「我」?
大智慧過生活
心安就有平安
正視現實,懷抱信心
生命,哲學難以解決的問題
問題來了,心平氣和地處理
愈看愈是個美人
人人都有社會地位
慈悲的溫暖
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
從《心經》談如何安定人心
從〈普門品〉談如何自助助人
從〈大悲咒〉談如何祈福有福
發願與發誓
為什麼要發願?
佛教徒如何發願?
如何發大願?
不要發空願
如何還願?
附錄
神佛不分與民間信仰
在家居士能不能掛念珠?
如何福慧雙修?
信仰的價值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