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啟蒙知識分子是思想導向,專業知識分子是知識或者學術導向,公共知識分子主要還是價值導向,也可以視為意識形態導向。但三個導向並不是彼此割裂或對立的,公共知識分子有可能出現三重身份的重疊,或者說,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有效知識供給和影響力取決於三重身份的重疊:必須同時具有思想、專業和價值三重構成,這三重身份重疊在一起後,才可能有效地影響公共領域。 本書輯錄了作者近年於不同學術研討會、論壇上的演講與對談紀錄,以雄辯凌厲的詞鋒、率直和敢於批判的態度,深入探討中國的社會、政治及思想狀況,細心梳理中國知識界的思想變遷,並就中國制度轉型、革命、改革、民主、中外關係等議題及各種「中國問題」,提出獨到的評論與見解。 作者與不同學者的對談討論中,產生了精彩的思想碰撞,進一步呈現出一幅當代中國自由主義學思脈絡中的理論圖景,同時又樹立了中國知識分子在時代洪流中應有的角色及形象,適合法政思想、文化理論與國際政治研究者,以及所有對中國政治、社會發展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第一部分 演講 一、當前中國社會政治思想狀況 二、改革和革命:中國何以選擇? 三、回到《共同綱領》(1946) 四、中國的邊緣革命 五、沒有思想的中國 六、中日關係三問 七、東亞問題與東亞雙峰政治 八、山重水複的中國:問題、路徑和轉型 九、中國改革的路徑抉擇—對新權威主義之爭的回顧與反思 第二部分 思想聚會及對話錄 十、中國十問—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十個問題 十一、中國還將跌到在哪裏?—思想聚會之一 十二、解讀羅小朋的「總理難題」—思想聚會之二 十三、中國自由主義第三波—思想聚會之三 十四、「八十年代」的出場與返場—思想聚會之四 十五、中國制度的韌性與轉型—與黎安友教授對話錄 十六、左中右的博弈推動中國制度轉型—與陳小平博士對話錄 十七、國家主義還能走多遠?—與馬國川對話錄 十八、道術為改革裂:中國改革以來的思想、學術和主義—與FT中文網編輯王昉對話錄 十九、特朗普、中美關係與中國改革前景—與黎安友教授對話錄 第三部分 專題討論 二十、關於中國能否告別革命的專題討論 榮劍:中國能否告別革命 朱學勤:辨析「告別革命」 秦暉:革命VS改良不等於暴力VS和平 王海光:探尋革命的本意 任劍濤:如何走出循環革命的怪圈? 秦曉:社會壓力與危機是政治家改革意願與決心的函數 張維迎:未來十年是改革的「窗口期」 華生:民主轉型要尊重大多數人的意願 蔡霞:執政黨何以避免二次革命 陳浩武:借鑒台灣政治轉型的經驗 高全喜:「革命」的「反革命」之政治邏輯 章百家:跳出「革命」與「告別革命」的糾結 榮劍總回應 附錄一:中國能否「告別革命」?—重讀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 附錄二:重建台海兩岸憲政架構 附錄三:現在重要的是美國怎麼看中國
作者簡介 榮劍 公共知識分子。1978年考入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1983至1989年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列發展史研究所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碩士及博士學位。1990年下海經商。著有《超越與趨同》、《民主論》、《馬克思晚年的創造性探索》、《社會批判的理論與方法》等專著。另於不同期刊及雜誌發表百餘篇論文,其中於1989年在《世界經濟導報》上發表的〈新權威主義在中國是否可行?〉更是當時新權威主義大討論中的標誌性文章。從2012年起,開始網上公共寫作,影響巨大,波及北美,被譽為中國國內最深刻的時政評論。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