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物種與人類世, 城邦阅读花园 - 马来西亚最大网路书店
 
首页 3天快送 台湾图书 香港图书 中国简体 马新简体 生活品味 休闲娱乐 文具手作 电子书 漫画馆
 

预购商品

看看更多

电子书

特别推荐

22.06.2020搶先預購_SIDE BANNER
天人共振音乐 SIDE
《河流》身心靈療癒.誌
12.2024 馬來西亞音樂專輯_Side Banner
05.2024 漢方芳療經絡健康管理師課程_side banner
新书排行
畅销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看看更多
 

【电子书】物種與人類世

       
 
ISBN E9786267325315
定价 NT315
售价 RM48.83
作者 王士銘|皮國立|江豐兆|余佳韻|沈佳姍|侯嘉星|郭忠豪|曾齡儀|葉爾建|趙席夐|劉士永|劉世珣
出版社 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9-05
库存量 有库存
此商品为电子书,订单确认收到后将发送兑换码至电子信箱。
  电子书试读

本书为流动版面EPUB格式,适合用 mooInk、手机、平板及电脑阅读(无法在其他阅读器上阅读),不能下载及打印。需登录第三方网站readmoo.com兑换及阅读。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臺灣學界近代中西分類知識系譜研究的問路創舉之作
★國立中興大學永續農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 「農業、環境與人文」子計畫成果
 
聚焦討論植物、動物做為藥材、食療等,在各產業所扮演的角色,
自臺灣出發,乃至中國、東亞,反思人類世以來的歷史變化,
從多元角度,探討農漁產業發展史上的動植物面貌與政策、開發史之重要性。

 

二○二三年十一月廿四—廿五日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舉辦「近代知識譜系中的動物與植物」工作坊,會中各篇論文不僅涉及自然分類的知識形成,也在應用的層面凸顯了不同時空下的特定動機與思考路徑。
 
儘管西方分類學已是今日之主流觀點,但不妨害傳統中國分類學在某些領域中的延續與調適。尤其在傳統藥物使用的領域中,中國既有的食藥同源思想、氣運五行的醫理,讓面對新式生物分類學衝擊下的中國本草觀,仍舊得以在華人的生活日用中找到一席之地。中國傳統醫藥學千年來與其博物與分類傳統互為表裡、相倚甚密。中藥藥性理論構建中「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也可在過去本草分類中看到許多實用主義上的例證。顯示中國的分類思想自魏晉時期到清末都沒有太大變化,內化成為華人飲食與用藥的常識。
 
二十世紀西方科學強勢叩關,除了造成中醫界「廢醫存藥」的壓力,亦促成了中藥分類使用上的內在調適。在理解從傳統跨越到近代本草分類遞嬗的過程後,讀者才能理解本書中清末文人筆下的木棉,以及驢藥、「吐蛇」、蛤蚧、海馬等,這類對西醫而言荒誕不經的藥物,卻依然能在當前的華人食補市場上風行不偃的歷史因緣;也只有看到了近代以來西學對中醫草本知識的挑戰與其調適後,方得認識清代庫倫與內地藥材交易究竟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近廿年來跨學科研究或是學術跨界對話的氛圍正熾,本論文集中各篇專文外有所專擅又內理相通,或可據之視為臺灣學界近代中西分類知識系譜研究的問路創舉。
 
(本書經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匿名審查後出版)
 
誠摯推薦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社系助理教授 朱華瑄
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黃相輔  
北京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  陸伊驪
 
物種與人類世的概念都是基於科學事實而來,而此些事實一定涉及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本書是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些脈絡的窗口。——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洪廣冀
 
物種課題是理解自然與人類歷史的重要線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曾華璧
 

主編簡介
 
侯嘉星
 
一九八二年出生於臺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環境史與歷史GIS。相關著作有《一九三〇年代華北平原的造林事業》、《機器業與江南農村》,以及學術論文十餘篇。
 
作者簡介
 
王士銘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人文講座辦公室,近年關注清代山西商人在蒙古的貿易及墾殖活動,並發表學術論文於《清華學報》、《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及《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皮國立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史學方法、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個人撰著、主編學術專書與教科書二十本,發表學術論文八十餘篇,會議論文百餘篇,其餘雜文、獎項,則可參考中央大學歷史所官網。
 
江豐兆
 
一九八五年出生於桃園大溪。現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並在清大歷史所、淡大歷史系擔任兼職講師。研究領域在明清至近代中國的社會經濟史,特別是鹽政與鹽業、國家財政與經濟思想等議題。曾獲國科會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
 
余佳韻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嶺南文化與文學、明清詞學理論與批評。
 
沈佳姍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博士,現職為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兼歷史類課程學類負責人兼圖書館館長暨宜蘭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史,例如常民生活、醫療衛生與相關人事等課題。
 
郭忠豪
 
高雄人,熱愛網球,任職於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研究領域是近代東亞食物史,著有《品饌東亞:食物研究中的權力滋味、醫學食補與知識傳說》。
 
曾齡儀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興趣是「移民」、「食物」與「動物」的歷史,著有專書《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以及〈頭角「爭茸」:一九五〇-一九九〇年代臺灣的養鹿業與鹿茸消費〉等論文。
 
葉爾建
 
丁巳年生,中壢人。英格蘭Durham大學地理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及興趣為歷史地理和區域地理。著有〈二十世紀初日治臺灣和美屬菲律賓的農業知識交流-以臺灣新式牧牛業為例〉等論文。
 
趙席敻
 
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專研中國近現代史,以思想史、政治史為主領域,並及婦女史與動物保護史。長期研究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思想、參政為中心。目前研究重點是以胡適為中心的群體與港臺第三勢力知識群為主。
 
劉士永
 
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研究涵蓋近代東亞醫學與公共衛生史、日本殖民醫學,及東亞環境史等領域。著有相關專書及論文多種,近作《現代醫學在東亞十二講》將於二〇二三年底出版。
 
劉世珣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醫療史、科技史、清史、滿文。著有學術論文十餘篇,分見《故宮學術季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等期刊。

 

目錄列表:

目錄

      封面
      導讀 萬物皆有序──試探中西分類自然的動機、知識與差異/劉士永
      第一章 從身體到萬物
      第二章 從天擇到人擇
      第三章 從人本位到跨物種
      結語 人類世下的人與物種/侯嘉星
      版權頁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关于城邦 | 隐私权政策 | 购物指南 | 便利付款 | 商品寄送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客服专线:+603-9056 3833      电邮:services@cite.my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am – 5:30pm (假日除外)
Copyright © 2025 Cite (M) Sdn Bhd (458372-U).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