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儒佛道三教互相融合,是中國傳統思想的基本形式,其中儒佛的比較,尤其重要。傳統的儒佛比較主要是以天臺宗、華嚴宗尤其是禪宗為主體的中國化佛學和宋明儒學乃至通俗儒學的比較。在近代,儒佛的比較與融合呈現了新的面貌,它的內容轉變為以法相唯識學為核心的佛學義學與以宋明理學乃至孔孟儒學為核心的儒學之比較。這在古代是絕無僅有的。這種轉變,是以新文化運動對儒學的批判和檢討以及西方哲學思想的挑激為背景的。佛學藉此重新整理了古代未被深刻領會的法相唯識學典籍與學理,儒學也不同程度上被唯識學所重構。因此,傳統思想在近代的延續,是唯識學與儒學的雙重變奏。 王恩洋是近代著名的唯識學家,也是儒佛融合的典型代表。他的學術貢獻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法相唯識學的現代詮釋;二是儒學的現代詮釋;三是儒佛之辨的現代開展。法相唯識學的研究和現代詮釋,始終是王恩洋思想的焦點。儒學研究,則是屬於唯識學的應用領域,即儒學是佛學的現世應用環節。儒佛之辨,是儒佛融合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王恩洋對傳統的儒佛之辨做了批判和超越。
前言 第一章 王恩洋與近現代儒佛思潮 第一節 王恩洋儒佛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21 一、少習儒術(1897—1921) 21 二、由儒入佛(1921—1928) 24 三、儒佛並宏(1928—1964) 29 第二節 王恩洋與近代唯識學、新儒學 31 一、王恩洋與近代唯識學 31 二、王恩洋與現代新儒家 35 第二章 法相唯識論 第一節 法相唯識宗的判釋 39 一、法相與唯識之分宗與融攝 39 二、以法相唯識學為核心的教乘判別 46 三、以法相唯識學為核心的文化批判 50 第二節 法相唯識學的現代詮釋 56 一、法相學:唯法無我,唯相無法 56 二、唯識義: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69 第三節 中道論:非有非空,空有無諍 74 一、近代的中道之爭 74 二、非空非有,中道了義 78 第三章 緣生法性論 第一節 緣生論才是佛教 83 一、一切佛法建立於緣生 83 二、緣生論的發現之路 85 第二節 緣生論的結構解析 89 一、緣生的種類 89 二、因和緣的解析 98 三、緣生法的本質與相狀 105 第三節 正智緣如論 107 一、正智與真如的定義 108 二、所緣緣與疏所緣緣的要件 116 三、正智慧否緣如 120 第四章 儒佛辨異論 第一節 近代儒佛之辨的基本歷程 125 一、分期的標誌 125 二、主要論爭 126 第二節 王恩洋對唐君毅的批評 130 一、論辯過程 130 二、宋明理學與禪學、法相唯識學之辨 134 三、王恩洋對宋明理學家和唐君毅的破斥 139 第三節 支那內學院對熊十力的批評 146 一、支那內學院批判《新唯識論》的基本歷程 146 二、呂澂與熊十力函稿論辯 153 三、王恩洋對熊十力的批評 170 第四節 王恩洋對馮友蘭的批評 176 一、評馮友蘭理氣二元論 177 二、評馮友蘭心性二元論 180 三、評馮友蘭儒家聖人 181 第五章 儒佛會通論 第一節 歐陽竟無的「孔佛一如」論 186 一、純粹佛學與拒斥現代性 187 二、菩薩精神的儒家與拒斥宋明理學 189 三、「孔佛一如」的文化模式 190 四、以佛攝儒的淑世情懷 193 第二節 儒佛心性論與種性論之會通 195 一、儒家心性論的內在糾葛 196 二、孟子性善論存在的問題 199 三、宋明理學心性論的內在矛盾 200 四、種性論:論性的「善惡」與「一多」 201 第三節 儒佛天道論與緣起論之會通 211 一、解構儒家天道本體論 211 二、重構儒家天命論 213 結語 一、唯識學化的新儒學 218 二、儒佛之辨的新開展 224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