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中國傳統武術理論之源--《易經》 第一節 《易經》的基本知識 一、卦和爻 二、八卦圖 三、打開易經的鑰匙--《易傳》 四、占筮的方法 第二節 傳統武術的哲理是《易經》對宇宙的認識論 一、太極學說 二、天人合一 三、大、小周天 第三節 傳統武術的技擊理論建立在《易經》的對立統一變化規律上 一、乾坤成列 二、剛柔相摩 三、剛柔相推 四、動靜有常 第四節 通往神明之路 一、何謂「神明」? 二、高超、高雅、高尚 三、感而遂通 四、神而明之 第五節 易無止境
第二章 打開《易經》的鑰匙 第一節 《易經》的用語 一、剛與柔 二、爻位 三、得中 四、得正與不正 五、相應與不相應 六、比 七、乘與承 八、時 九、吉、無咎、吝、凶、悔 第二節 易經的切入 一、重卦 二、異卦 三、變卦與變爻
第三章 上下卦的解釋 第一節 乾卦 第二節 坤卦 第三節 泰卦 第四節 否卦 第五節 剝卦 第六節 復卦 第七節 無妄卦 第八節 需卦 第九節 訟卦 第十節 師卦 第十一節 隨卦 第十二節 損卦 第十三節 益卦 第十四節 蹇卦 第十五節 家人卦 第十六節 同人卦 第十七節 屯卦 第十八節 漸卦 第十九節 艮卦 第二十節 謙卦 第二十一節 井卦 第二十二節 大過卦 第二十三節 賁卦 第二十四節 遯卦 第二十五節 巽卦 第二十六節 解卦 第二十七節 升卦 第二十八節 萃卦 第二十九節 臨卦 第三十節 觀卦 第三十一節 即濟卦 第三十二節 未濟卦 總 結
第四章 太極拳的卦形解 太極勢(泰卦) 一、攬雀尾(四正) 掤勢(漸卦) 捋勢(蹇卦) 擠勢(家人卦) 按勢(既濟卦) 二、單鞭(隨卦) 三、提手上勢(屯卦) 四、白鶴亮翅(益卦) 五、摟膝拗步(既濟卦) 六、手揮琵琶(剝卦) 七、進步搬攔捶(同人卦) 八、如封似閉(家人卦) 九、十字手(復卦) 十、抱虎歸山(既濟卦) 十一、肘底看捶(蹇卦) 十二、斜飛勢(損卦) 十三、海底針(艮卦) 十四、扇通背(無妄卦) 十五、撇身捶(謙卦) 十六、高探馬(家人卦) 十七、左右分腳(井卦) 十八、轉身蹬腳(大過卦) 十九、栽捶(賁卦) 二十、翻身二起腳(坤卦) 二十一、打虎勢(蹇卦、井卦) 二十二、披身踢腳(掛樹踢腳)(巽卦) 二十三、翻身蹬腳(大過卦) 二十四、野馬分鬃(謙卦) 二十五、玉女穿梭(遯卦) 二十六、雲手(同人卦與遯卦或家人卦與漸卦) 二十七、下勢(解卦) 二十八、金雞獨立緊攀弓(大過卦) 二十九、倒攆猴(未濟卦、蹇卦、既濟卦) 三十、十字擺蓮(解卦、升卦) 三十一、指襠捶(家人卦) 三十二、上步七星(否卦) 三十三、退步跨虎(萃卦) 三十四、推碾(隨卦、賁卦) 三十五、轉身雙擺蓮(解卦、升卦) 三十六、彎弓射虎(泰卦、臨卦)、射雁(觀卦) 三十七、合太極(復卦) 結 論
第五章 內外卦的解釋 第一節 對內與外的認識 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二、內實精神,外示安儀 三、六合 四、內斂其神,外聚其氣 第二節 各論 一、乾卦 二、坤卦 三、泰卦 四、否卦 五、臨卦 六、觀卦 七、損卦 八、益卦 九、頤卦 十、大過卦 十一、小過卦 十二、既濟卦 十三、未濟卦 第三節 內外卦在對抗雙方的體現 一、雙方狀態 二、互為因果
第六章 王宗岳《太極拳論》的易理 第一節 陰陽論 第二節 神明論 第三節 消長論 第四節 動靜論 第五節 剛柔論 一、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二、剛柔相摩,八卦相蕩 三、剛柔相推,變在其中 四、陰陽合德,剛柔有體 五、柔之為道,不利遠者 六、剛柔雜居,吉凶可見 第六節 感而遂通,唯變所適 一、感而遂通 二、唯變所適
第七章 宋遠橋太極功的易理 第一節 心會論 第二節 功用歌 第三節 八字歌 第四節 周身大用論 第五節 無極歌 第六節 太極歌 總結論 附錄一 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 宋遠橋記 附錄二 吳鑒泉等人拜宋書銘為師史料 記教授、太極拳名家于志鈞先生............. 嚴翰秀撰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