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中西文學類型比較史》係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總結。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中西短篇小說類型」,第二部分為「中西長篇小說類型」,第三部分為「中西戲劇類型」,第四部分為「中西詩學類型」。這是作者在《歐美文學史和中國文學》的基礎上加以補充修改後的研究論著,展示了更為廣闊也更為嚴謹的比較文學研究視野。該著立足於中國文學,從文學類型入手,系統地梳理了中西短篇小說、中西長篇小說、中西戲劇與中西文論的演變軌跡,總結其各自特點,辨析其異同,彰顯了兩者在世界文學視域內的地位、意義與價值。該著的闡釋立足材料、謹嚴辨析,既能博採眾家之長,亦能發一己之所見,在中西文學類型比較研究上,建立了一座有價值的溝通橋樑。
第四輯總序 1 目次 1 陳序 1 第一部分 中西短篇小說類型 壹 中國短篇小說演變的軌跡及特點 3 一 中國短篇小說的形成期 3 二 魏晉六朝筆記體小說 4 三 唐代短篇小說 6 四 宋代文言小說的「全集」及話本的崛起 9 五 明「擬話本」 12 六 清代短篇小說 15 七 近代短篇小說 22 八 中國短篇小說演變的特點 23 貳 西方短篇小說演變的軌跡及特點 29 一 古希臘羅馬短篇小說 29 二 中世紀的「韻文故事」和「謠曲」 32 三 文藝復興至十八世紀的短篇小說 33 四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短篇小說 36 五 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短篇小說 38 六 西方現當代短篇小說 39 七 西方短篇小說演變的特點 41 參 中西短篇小說比較 43 一 關於敘事手法 43 二 關於小說的類型和結構 49 三 關於性格塑造 53 四 關於浪漫主義精神和「大團圓」結局 57 五 關於語言藝術 68 六 關於系列短篇小說 74 七 關於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的關係 86 八 中西古典短篇小說盛衰的原因 95 肆 魯迅小說在中西小說史上的地位 105 一 魯迅的小說理論是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結合 105 二 魯迅的小說徹底批判了全民族的封建意識 107 三 魯迅的小說為世界短篇小說增加了新的典型人物 112 四 魯迅的歷史小說在世界短篇小說林中獨樹一幟 117 五 魯迅對西方小說技法的借鑑與創新 118 第二部分 中西長篇小說類型 壹 中國長篇小說演變的軌跡及特點 131 一 《史記》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源頭 131 二 中國明清的長篇小說 132 三 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說 140 四 中國長篇小說演變的特點 147 貳 西方長篇小說演變的軌跡及特點 149 一 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長篇小說 149 二 中世紀的長篇小說 154 三 文藝復興時期的長篇小說 158 四 十七世紀的長篇小說 162 五 十八世紀的長篇小說 170 六 十九世紀的長篇小說 190 七 二十世紀的長篇小說 204 八 西方長篇小說演變的特點 223 參 中西長篇小說的共同性 229 一 從寫歷史到寫現實 229 二 從取材書本到取材生活 230 三 從單部小說到系列小說 231 四 從寫外部世界到寫內部世界 233 五 從寫英雄人物到寫廣闊人性 234 六 從以男性為中心到以女性為中心 236 七 善惡兩類性格基本分明 241 肆 中西長篇小說的不同性 245 一 歷史與散文的源頭和神話與詩歌的源頭 245 二 英雄故事的死亡與兩極分化 260 三 航海小說與非航海小說 262 四 宗教小說與倫理小說 265 五 關於議論與純小說 267 六 關於續書 271 七 關於環境描寫 273 八 關於性格的複雜與單純 275 九 中西古典長篇小說盛衰的原因 279 伍 「詩」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功能 287 陸 自然主義、感傷主義對茅盾和巴金的影響 307 第三部分 中西戲劇類型 壹 中國戲劇演變的軌跡及特點 327 一 中國戲曲的形成時期 327 二 中國戲曲發展與繁榮時期 328 三 古典戲曲的衰落與地方戲的興起 357 四 現代話劇與現代戲曲併舉 358 五 中國戲劇演變的特點 359 貳 西方戲劇演變的軌跡及特點 365 一 古希臘羅馬的戲劇 365 二 中世紀戲劇 370 三 文藝復興時期戲劇 376 四 十七世紀古典主義戲劇 388 五 十八世紀平民戲劇 391 六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戲劇及詩劇的終結 392 七 十九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批判現實主義戲劇 396 八 西方現當代戲劇 400 九 西方戲劇演變的特點 417 參 中西戲劇的比較 421 一 中西戲劇觀的比較 421 二 中西編劇法的比較 437 三 中西表演體系的比較 446 四 中西戲劇內容及戲劇批評的比較 463 肆 中國話劇戲曲的外來影響及民族特色 483 一 郭沫若戲劇的外來影響及民族化 483 二 曹禺戲劇的外來影響及民族化 488 三 新時期話劇戲曲的外來影響及民族化 507 伍 李漁戲劇理論的國際價值 545 一 李漁戲劇理論的六大貢獻 545 二 李漁的「一事」非亞氏的「一事」 563 三 比較文學的誤區 577 第四部分 中西詩學類型 壹 中國文論演變的軌跡及特點 583 一 先秦文論的特點 583 二 漢代文論的特點 587 三 魏晉南北朝文論的特點 589 四 唐代文論的特點 592 五 宋元文論的特點 597 六 明代文論的特點 602 七 清代文論的特點 606 八 近代文論的特點 613 九 中國文論演變的特點 618 貳 西方文論演變的軌跡及特點 623 一 古希臘羅馬文論的特點 623 二 中世紀文論的特點 624 三 文藝復興時期文論的特點 627 四 十七世紀古典主義文論的特點 630 五 十八世紀文論(包括黑格爾)的特點 633 六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論的特點 638 七 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論的特點 639 八 自然主義與唯美主義文論的特點 645 九 西方現當代文論 652 十 西方文論演變的特點 653 參 中西文論源頭的異同 657 一 古希臘文論源頭對立、二元的特色 657 二 中國先秦文論對立、二元的特色 661 三 中西文論源頭的變化 663 肆 中西詩歌理論的異同 669 一 關於詩的定義 669 二 關於理性和想像的關係 670 三 關於靈感 672 四 關於詩的音樂美 672 五 關於詩與宗教的關係 677 六 關於詩人的作用 677 伍 「表現說」與「模仿說」非中西文論分水嶺 681 一 宗經說是中國文論的「獨霸」 681 二 師古說是宗經說的派生理論 689 三 宗經說與師古說是變化的概念 693 四 西方文論是「模仿」與「表現」並存的多元體系 695 五 比較不是認同 705 陸 《文心雕龍》的世界地位 709 一 人類古代世界第一部史論結合的混合型文學批評著作 709 二 《文心雕龍》的儒家特色與理論精華 713 三 比較不是褒貶、拔高、硬套 737 柒 中國古詩的敘事傳統及敘事理論 751 一 《詩經》的定義 752 二 屈原的詩歌是抒情敘事的結合 755 三 屈原與但丁的比較 757 四 民歌推動敘事詩發展 760 五 唐詩三種類型齊頭並進 760 六 中國敘事詩中落的原因 762 七 古代敘事詩與古代小說的關係 767 八 比較是互為鏡子 771 捌 西方現當代文論的借鑑價值 775 一 精神分析批評 775 二 神話原型批評 781 三 俄國形式主義批評 797 四 英美新批評 809 五 結構主義 822 六 後結構主義 832 七 接受美學 844 八 女權主義批評 852 九 結束語 865 後記 867
作者簡介 李萬鈞 生於一九三三年,卒於二○○二年。廣東臺山人,一九五七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曾留校任教,後為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比較文學碩士點導師組組長。主要著作有《西方戲劇文學》、《外國小說名著鑒賞》、《歐美文學史和中國文學》、《中西文學類型比較史》、《歐美名劇探魅》(合作)、《魯迅論外國文學》(合作)、《魯迅與中外文學論稿》(合作)、《中外比較文學》(副主編)、《中國古今戲劇史》(主編)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