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是作者從事中英文學關係研究近二十年的集成性著述。導論涉及中英文學交流的跨文化思考及學術史考察。第一、二章呈現十四至十八世紀中英文學交流進程。第三章討論十九世紀中英文學交流,包括中國文學在英國的流播、英國作家筆下的中國書寫、近代中國的英國形象及英國文學譯介等。第四章討論中國文學在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的傳播與影響,涉及中國古典文學及現代文學作品的英譯評述。第五章關注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作家的中國題材創作,詳細討論了十位英國作家通過中國書寫展示的中國形象問題。第六章展示英國文學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的譯介傳播及影響狀況,包括近現代中國作家以及重要團體流派引進介紹英國文學的足跡。附錄為中英兩國文學交流重要史實的編年。
第二輯總序 1 導論 中英文學交流的跨文化思考與學術史考察 1 第一節 異域文化之鏡:他者想像與欲望變形—關於英國作家與中國文化關係的思考 1 一 約翰牛眼中的約翰.查納曼 1 二 異域文明及其欲望變形 13 三 在雙方的對話中認識自己 18 四 「中國不是中國」:他者想像與文化利用 21 第二節 中國古代文學西傳英國的歷史文化語境及價值意義 25 一 英國漢學的發展歷程與中國古代文學西傳英國的語境 25 二 研究中國古代文學西傳英國的學術意義 36 第三節 中國的英國文學學術史研究:視野、方法與路徑 40 一 學術史研究三調:文獻、學術、思想 40 二 關於英國文學學術研究史的初步思考 43 三 英國文學研究的實學視角與比較視域 48 四 英國文學研究的課題思路有待開拓 52 第四節 中英文學交流史研究的歷史進程及幾點思考 62 一 學術前輩的開闢 63 二 學界時賢的拓展 71 三 交流史研究的幾點思考 81 第一章 十四至十六世紀:中英文學初識 91 第一節 蒙古西征與中英兩國的早期接觸 91 一 蒙古大軍西征影響歐人構想中國 91 二 英人著述開始涉及中國事物 93 第二節 英國中世紀想像性遊記裡的中國印象 95 一 《遊記》的價值與意義 95 二 《遊記》作者及寫作諸問題 98 三 《遊記》裡的中國形象 102 第三節 「契丹探險」與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作品裡的中國題材 106 一 「契丹探險」計畫與東方誘惑 106 二 倫敦出版中國題材譯著 109 三 英人首次提及中國文學 110 四 英國作品裡的中國題材 111 第二章 啟蒙時期(十七至十八世紀)的中英文學交流 115 第一節 明清之際中國人眼裡的英國印象 115 一 「諳厄利亞」與明清士人的英國知識 115 二 馬嘎爾尼使團訪華與清乾隆年間的英國印象 118 第二節 中國文化西傳與英國譯介中國文學的開始 120 一 中國知識論著的大量英譯 120 二 英國早期漢學家編譯中國文學作品 126 第三節 英國作家筆下的中國題材書寫與文化利用 130 一 羅伯特.勃頓眼裡的中國文明 131 二 英國散文體作品裡的中國知識 134 三 約翰.韋伯讚譽中國文明 135 四 威廉.坦普爾著述中的中國題材 137 五 「中國人信札」與文化利用 141 六 英國作家筆下的負面中國形象 146 七 約翰遜博士稱讚中國道德觀念與政治制度 150 八 倫敦舞臺上的中國戲與報刊文學裡的中國知識 153 九 《趙氏孤兒》的英國之行 156 十 英國詩人筆下的賢官李白 160 十一 英國作家筆下的東方故事 161 第三章 十九世紀的中英文學交流 165 第一節 中國文學在英國的流播及影響 165 一 理雅各之《中國經典》和《中國聖書》譯介 165 二 德庇時譯介中國文學 181 三 翟理斯的中國文學譯介 191 四 其他漢學家譯介中國文學 210 第二節 英國作家筆下的中國題材及中國形象 218 一 馬嘎爾尼使團訪華之後的中國旅行記 218 二 英國浪漫作家的異國情調及中國印象 222 三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作家作品裡的負面中國形象 243 四 奧斯卡.王爾德對道家思想的心儀與認同 251 五 托馬斯.卡萊爾對儒家政治的採擷與利用 264 第三節 清代中後期英國在中國的形象 273 一 阿美士德使團訪華與嘉慶道光年間的英國印象 273 二 清廷外交官、旅英中國人等關於英國的遊記 278 三 晚清詩歌裡的英國形象 288 第四節 西方傳教士與中國近代之英國文學譯介 301 一 英國詩人之最初介紹 301 二 莎士比亞的最初引進 305 三 英國小說的最初譯介 307 第四章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英文學交流(一):中國文學在英國 313 第一節 翟理斯《中國文學史》:對中國文學的總體觀照 313 一 英語世界第一部中國文學史 313 二 翟氏《中國文學史》的內容及文體分類模式 315 三 翟氏《中國文學史》的漢學特色 320 第二節 阿瑟.韋利的中國文學譯介 322 一 阿瑟.韋利的漢學成就及翻譯策略 322 二 阿瑟.韋利的中國詩歌小說翻譯 330 三 阿瑟.韋利的中國三大詩人傳記 336 四 阿瑟.韋利的中國古代思想研究 340 第三節 中國古典詩文、小說的英譯概覽 343 一 中國古典詩文的英譯 343 二 中國小說話本的英譯 356 第四節 中國古典戲劇的英譯 364 一 中國古典戲劇英譯概觀 364 二 熊式一的英文劇本《王寶川》 368 三 阿克頓與阿靈頓合譯《中國名劇》 372 第五節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的英譯 381 一 中國現代詩歌的英譯 381 二 中國現代小說的英譯 389 第五章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英文學交流(二):英國作家的中國題材創作 397 第一節 華人移民與托馬斯.柏克的中國城小說 397 一 托馬斯.柏克的「中國城」小說 397 二 托馬斯.柏克小說裡的中國人形象 402 第二節 傅滿楚:薩克斯.羅默筆下的惡魔式中國佬形象 407 一 危險邪惡的天才傅滿楚博士 407 二 傅滿楚:「黃禍」的化身 414 三 西方殖民帝國認知網路中的形象傳播 416 第三節 西方文明的良藥:迪金森對中國文明的美好信念 421 一 迪金森:「我上輩子是一個中國佬」 421 二 迪金森所創造的烏托邦中國圖景 425 第四節 中國畫屏上的風景:毛姆作品裡的中國形象 433 一 《人性的枷鎖》裡的中國人宋先生形象 434 二 暮色裡消逝的東方神奇與奧秘 437 三 毛姆筆下在華英人的傲慢與偏見 445 第五節 愛美者的回憶:哈羅德.阿克頓筆下的中國題材 449 一 「精神的現代病」和東方救助中的愛與憾 450 二 東方救助與西方的文化利用 459 第六節 心目中的理想國:I. A. 瑞恰慈與中英文學交流 461 一 懷抱終身中國夢想的新批評家 463 二 包容詩與儒家的中庸之道 466 三 孟子論心與詩歌的多義性 470 四 瑞恰慈與中國現代文學批評 475 第七節 威廉.燕卜蓀的中國經歷及詩歌裡的中國經驗 481 一 燕卜蓀:中國每個地方都叫人留戀不已 482 二 聯大學子心目中的劍橋詩人形象 484 三 燕卜蓀詩歌裡的中國經驗 487 第八節 奧頓、衣修伍德:英國作家眼裡的中國抗戰風雲 495 一 兩位英國作家的中國之行及其影響 496 二 《戰時》組詩:對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思考 502 三 奧頓詩篇裡的中日戰爭境況 505 第九節 顛覆與建構:喬治.奧威爾創作中的中國元素 508 一 奧威爾認知中國的途徑 509 二 「東方樂土」:心靈的烏托邦 513 三 「上海」:反帝政治理想的呈示 518 四 「中國佬」:種族主義形象的解構 525 五 「東亞國」:極權主義形象的建構 530 第六章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英文學交流(三):英國文學在中國 535 第一節 文學因緣:王國維與英國文學 535 一 「英國近代小說家中之最有特色者」斯蒂文森 536 二 「描寫客觀之自然與客觀之人間」的莎士比亞 540 三 「語語皆格言」的培根 545 四 「主觀之詩人」拜倫 549 五 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學家 553 第二節 林紓與英國文學 556 一 林譯《迦茵小傳》的文學價值與影響 557 二 林譯《撒克遜劫後英雄略》評述 561 三 文學因緣:林紓眼中的狄更斯 566 第三節 中文報刊上的英國作家專號 577 一 孫毓修《歐美小說叢談》最早集中介紹英國作家 577 二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 579 三 約翰.彌爾頓(1608-1674) 583 四 奧立維.哥爾斯密(1728-1774) 584 五 威廉.布萊克(1757-1827) 585 六 羅伯特.彭斯(1759-1796) 589 七 瓦爾特.司各特(1771-1832) 591 八 薩繆爾.柯勒律治(1772-1834)、查理斯.蘭姆(1775-1834) 592 九 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 592 十 波西.比希.雪萊(1792-1822) 594 十一 約翰.濟慈(1795-1821) 598 十二 查理斯.狄更斯(1812-1870) 601 十三 馬修.阿諾德(1822-1888) 604 十四 但丁.羅賽蒂(1828-1892)和克里斯蒂娜.羅賽蒂(1830-1894) 605 十五 托馬斯.哈代(1840-1928) 606 十六 蕭伯納(1856-1950) 607 十七 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1939) 609 十八 英國婦女與文學專號 610 十九 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1933) 614 二十 詹姆斯.喬伊絲(1882-1941) 615 二十一 D. H. 勞倫斯(1885-1930) 616 二十二 英國文壇十傑專號 619 第四節 文學研究會作家與英國文學 619 一 周作人譯介英國文學 620 二 茅盾與英國文學 622 三 王統照與英國文學 627 第五節 創造社作家與英國文學 633 一 田漢、郁達夫譯介英國文學 633 二 郭沫若與英國文學 636 第六節 新月派詩人與英國文學 642 一 徐志摩與英國文學 642 二 聞一多與英國浪漫主義詩歌 657 三 朱湘與英國文學 672 四 梁遇春、邵洵美與英國文學 683 第七節 學衡派同仁與英國文學 688 一 學衡派與華茲華斯〈露西組詩〉(其二)的譯介策略 688 二 吳宓與英國文學 699 第八節 旅英作家與英國文學 712 一 老舍與英國文學 712 二 蕭乾與英國文學 729 附錄一:中國與英國文學交流大事記(1266-1950) 757 附錄二: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821 後記 895
作者簡介 葛桂录 一九六七年生,江蘇泰州人,畢業於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點學科負責人,文學院副院長,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華文學傳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兼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學術領域為中英文學關係與英語文學思想史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十餘種,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