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呼召尋求、職涯探索、工作設計的新想像
|
|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Inquiries Into Calling, Career Choice, and the Design of Human Work |
|
|
|
|
|
|
|
|
ISBN |
9789861985534 |
定价 |
NT360 |
售价 |
RM56.30 |
特价 |
RM50.67 *
|
作者 |
李‧哈迪
|
译者 |
楊璿 |
出版社 |
校園書房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装订 |
線裝. 單色印刷. 320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聆聽你的呼召,讓工作的世界重新轉動
工作,佔據了人生大半的時間,有人不得不工作,有人瘋狂地熱愛工作。傳道者曾說:「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二章11節),努力的成果即使再輝煌,終將如風消逝,要是沒有意義,這一切便毫無價值。有誰能告訴我們,這一生到底是為何辛苦為何忙?「工作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從古希臘時代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中世紀的阿奎那,長期以來都將勞力生產活動視為鄙俗。直到馬丁路德重振了「召命」的教義,人們才開始明白,人手中的工作其實是上帝神聖護佑的一環;一雙雙勤奮的手,耕耘著的是上帝對這世界的祝福。
本書作者李.哈迪遭遇工作瓶頸時,細細查究西方思想史,發現對於工作的關鍵解答就是馬丁路德與加爾文宗發展出的「召命工作觀」。相較於一般人所以為,工作是為了「自己」,召命工作觀則看見,只有明白工作的目的原是為了「服事他人」,我們才有可能從中找到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在本書中,哈迪也結合訪談實例與現代管理學,提出應用召命概念的實際建議:要隨著自己的恩賜去選擇,才能找到最合適的崗位;也惟有明白召命的意義,才會知道如何設計工作,方可組織高效率的合作團隊。
置身現今這個變動的社會,本書豐富的內容,將幫助每一位讀者,發揮一己所長,進而投身在編織世界的神聖使命裡。 |
|
|
|
|
|
|
|
|
|
|
|
|
|
|
目錄
8 推薦序:工作的新視野/左心泰
12 譯者序:在工作上經歷上帝的救贖/楊璿
20 中文版序
22 作者序
27 引言
33 第一部 縱橫古今談工作
35 第一章 工作──神賜的特權?做牛做馬的重擔?
40 古希臘人的解決之道
51 中世紀的後續發展
62 文藝復興時期的顛覆
65 馬克思:人類用工作實現自我
75 弗洛伊德:工作是一種自我否定的形式
81 承先啟後:召命概念的應許
83 第二章 人的工作,上帝的護佑──基督教的召命概念
84 路德:上帝的護佑顯現於人手所做的工
95 加爾文宗的發揮:工作與社會生活的有機結構
106 加爾文宗的修正:蒙召去改革墮落的結構
110 普世合一:當代天主教的立場
123 第二部 召命概念的應用
125 第三章 工作、生活、職業選擇──投身於神聖的經世大計
126 人生對對碰:職涯選擇
142 眾裡尋它千百度:找工作
159 改變體制:衝突與對策
165 取得平衡:工作與召命
173 改革後的隱修制度:禱告的工作
176 承先啟後:從職涯選擇到工作設計
179 第四章 人類工作的塑造──管理理論與工作設計
185 泰勒:管理科學化,工作殘酷化
199 梅奧:「霍桑實驗」發現工作的人性面
204 阿吉里斯:組織結構與自我實現的衝突
210 赫茲伯格:人性需求,激勵與保健因子
214 麥格雷戈:X理論、Y理論、整合式管理
220 杜拉克:尊重人、目標式管理、為工作負責
227 利弗林:優良工作場所的信任倫理與公平政治
235 吃虧或是佔便宜:非得在「人」與「利」之中選一個嗎?
239 工作設計的現成選項:把召命的意義還給工作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李.哈迪(Lee Hardy)
生於加州富勒頓,現居美國密西根州大湍市。自1981年起在加爾文學院哲學系任教,並自2002年起兼任加爾文神學院哲學神學教授。哈迪常在海外講學,足跡遍及北美、歐洲、韓國與中國。
在進入哲學界之前,愛好攝影的哈迪曾擔任平面設計師。雖已浸淫哲學學術界多年,但其實哈迪也對城市文化史、都市設計與視覺設計等領域都頗有心得。在學術上,他專研現象學、近現代哲學,是研究胡塞爾的專家;在教學上,他是受到師生讚許的好教授;在家裡,他則與妻子一同忙於四個孩子的生活。
哈迪自認個性內向又沒有教學天分,然而,他對於研究與教學工作同樣認真投入,甚至對加爾文學院的課程制度影響至深,並在2007年榮獲加爾文學院頂尖教學獎。本書便是他為了突破教學工作而摸索與深思的心血結晶。除本書外,另著有兩本邏輯學與現象學相關的學術論述。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