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在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哲學的比較中,揭示了中西醫在理論科學層面上。是並存並重、共同繁榮的關系;在臨床技術層面,是相互配合、優勢互補的關系,這是創建特色獨具的、兩種主流醫學並存的中國醫療體制新格局的理論核心,也是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科學依據之一。《醫醫-告別中醫西化》的研究表明,中國行將出現一場文化新啟蒙,這就是關於復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精神的啟蒙。
第一章 傳統文化自虐和自殘中醫的背景 一、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二、民族文化自卑症 三、五四新文化運動 四、國學名流貶中醫 第二章 從「滅漢興洋」到中醫西化 一、困擾中醫百年的非典型性文化專制 二、漏列、廢止、改造、結合及其實質 三、幾點補充說明 第三章 文化精神潰敗與中西醫結合 一、文化精神與文化精神潰敗 二、沒有起跑線的中西醫結合 三、一個命題十種口號 四、十種口號有悖常理 第四章 依據中醫原理告別中醫西化 一、中西醫比較的核心、目標與要素 二、兩次聚焦與公理化原則 三、中醫學原理的十條公理化原則 四、徹底告別中醫西化 第五章 從中西醫並重到中西醫配合 一、中西醫並重的公理性及其核心 二、中西醫並重的邏輯證明 三、終止結合才能走向中西醫配合 第六章 配合的含義、原則與學術現狀 一、中西醫配合的含義與原則 二、正視三連環的學術現狀 第七章 有機配合的實踐、構想與體會 一、中西醫配合的實踐與體會 二、中西醫配合的初步構想 三、患者等待有機配合 第八章 將中醫從根救起 附錄一 中醫學的科學定位 一、「科學」的來歷與含義及其一般性分類 二、「哲學」的來歷、含義需要釐清 三、醫學面對的「人」和中西醫研究對象 四、在中西醫比較中釐正中醫的科學定位 五、名實顛倒的考據積習對中醫危害甚深 附錄二 中醫要發展必須過三關 一、制約中醫學術復興的三大難關 二、以中醫的科學定位為突破口 三、結束語 附錄三 依據中醫的科學特點立法 一、 在立法的根本出發點上,不應出現自相矛盾的提法 二、 中醫藥學的特色和優勢,是中醫立法的根本科學依據 三、要徹底澄清模餬口號背後的「潛台詞」 四、「中西醫結合」的提法不科學 五、應當突出國家在中藥材道地化生產中的主導作用 六、應當以統一的學術標準,界定「醫師」 七、關於本法的結構及表述問題 八、關於「名詞、術語的解釋」問題 九、最後的意見與建議 附錄四 生於憂患
作者簡介 李致重 李致重(曾用筆名韋黎、丘石、黎志鐘、柳秉理),1944年生,大陸首屆中醫研究生畢業(醫學碩士),主任醫師、教授。 長期從事中醫臨床、研究、教學、編輯、學術管理,熱衷中醫基礎理論與中醫軟科學、科學學研究。擅長中醫內、婦、兒科臨床治療。通達中醫經典及理論與臨床教學。 2000年以來在香港、臺灣三所大學執教中醫10年。講授過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黃帝內經、中醫內科學、中國醫學史、中西醫學比較、中醫哲學導論八門主要課程。其中,中西醫學比較和中醫哲學導論,是大陸以及港、台中醫教育史上的首開與獨創課程。 經常出席國內外中醫學術交流。為大陸及港、台中醫開辦了多專題、多系列的學術講座。歷任《中國醫藥學報》常務副主編,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期刊編輯部、軟科學研究學組主任。兼任中國科學技術講學團教授,中國傳統醫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期刊編輯學會理事,全國中醫編輯學會副秘書長,中醫古籍名著編譯叢書編輯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等。 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出版《中醫沉思錄》、《中醫復興論》、《中醫形上識》、《問鼎中醫》等學術專著8部。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