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儒家有著自己的工夫體系。這種工夫是雙向用力的:向內體認「心之本體」或「本心」,向外落實在人品與行事上。不說更遠的源流,只宋元明三代直至清初的黃梨洲、王船山、李二曲諸人,無數儒家的先賢們,雖於倚輕倚重之間有所不同,但不探索心性、不注重道德實踐,便不成其為儒家。今天,說儒、好儒之人,亦繁有之,但知道儒家有這門工夫的很少,探索這門工夫的就更少了。儒家工夫不興,儒學不會興,書中有數篇特就此而發。又圍繞著研習和領悟儒家工夫的諸問題,集中探討了朱元晦、陸象山、王船山的工夫論。其中,對朱、陸兩家,尤其是對象山的討論,乃因徐復觀先生《象山學述》一文而展開。體悟心性,終會觸及生死問題,書中論錢穆先生的一篇,便有作者的思考在內。
作者簡介 吳新成 說來見笑,作者的本門專業是工業發酵,研究生讀的卻是輻射與核技術應用。不過,這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學校出來後直接改行做了公務員,真正的興趣卻一直在文史上,所以有弄文的毛病,加入作家協會什麼的。到了二十多年前,覺得日子過得糊塗,問題很嚴重,便從重新認識孔子和魯迅開始。結果,就有了兩本專著,《論語易讀》以及《論語和我》,其餘所作的各種話題寬泛的文章都不足掛齒。之後,注意力相對集中於宋明理學,近十餘年來覺得必須非常重視儒家工夫。於是,就有了這本書。知道自己是認真的,祈禱因此得以稍補學力與才力之不足,倘或引起更多人對於儒家工夫的興趣,則何幸如之!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