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書內共七個章節:「藝術哲學」、「作家與書」、「觀影世界」、「文化研究」、「城市夜色」、「身體政治」、「愛情經典」,其實就是本書作者潘國靈由內到外、由肌膚滲進血液的七個生命印章,隨着生命歷程鑄模烙印,構成了生活的重要部分,化之為文字,綜合成一本散文體裁的「個人藝術筆記」,在某程度上也是作者個人創作世界的七根支柱。 章節的先後排列,在閱讀上並無一定次序,而是按作者個人經驗世界的成長步伐鋪展(雖然並不完全割切),由少年時期存在小說、西方哲學的「自我啟蒙」開始,繼而沉進文學世界,半途躍入光影世界,由人文學轉讀文化研究,再至探觸城市書寫,一點一滴經受身體與愛情的衰微與復生,將所思所感全納進書寫的版圖築起一座屬於作者自己的文字世界。
主編的話 自序 I 藝術哲學 可恨我們不是薛西弗斯 哲學vs.文學──一篇讀書札記 存在主義──成長畫板上的一抹底色 救贖之姿,信與失信 喜劇與悲劇,一岸之隔 昆德拉肚臍學 II 作家與書 永恆的青春、浩劫與深淵 存在詩學,不安之書 《哀悼日記》的悲慟寫作 卡夫卡筆下的「書寫動物」 卡夫卡寓言 被背叛的遺囑 簾幕──小說的理由 才華這東西 無命運的人生 《朗讀者》──個人與集體的交織 閱讀與自我發現 由寧默心駛向忘川 III 觀影世界 像藝術沉思錄 電影與城市空間札記 電影敘事的實驗精神 《大開眼戒》宗教涵意的解讀 《2001太空漫遊》的星際舞蹈 經典修復《紅菱豔》 戲裏戲外,看《柏特娜的苦淚》 《竊聽者》──政治與藝術的角力 IV 文化研究 雅俗文化之辯—重提「等級」之需要 文化研究作為藝術評論 「文化沙漠」論一探 酷美學觀 「末世」文化現象 真實之荒原──布希亞的擬像世界 V 城市夜色 香港不夜城──黑夜與城市之關係 夜行動物 霓虹的城市與文本意象 筆尖下的香港閃影 也曾路過 家園的陌生化之路 城市人的精神特質 海灘──城市中飄浮的「錨」 「本土」的十年變化 VI 身體政治 疾病與恐懼—從幾幅畫作談起 1:99的沙士集體回憶 十年前一場城戰,及當下 從城市的抽象與寓言性,看《盲流感》 疾病之名字 憂鬱的文化政治 醫學與人文—成為文化史的醫學史 後人類未來—歷史還未終結 VII 愛情經典 情愛錄 愛與病 維特太多,愛情太少 結構性中年危機 主旋律與對位法 愛情與房子 愛情與面孔 杜魯福情書──電影與生命,溫柔與毀滅 液態之愛與商品之戀 愛情物語
作者簡介 潘國靈 文學作家,兼任大學講師、專欄作者及電台節目主持。著有小說集《存在之難》、《靜人活物》、《親密距離》、《失落園》、《病忘書》、《傷城記》,散文/詩集《七個封印》、《無有紀年》、《靈魂獨舞》、《愛琉璃》,城市論集《第三個紐約》、《城市學2》、《城市學》等。作品於兩岸三地發表及出版,部分被翻譯成外文。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香港文學雙年獎小說推薦獎、香港書獎等。2006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基金獎助金」,赴紐約遊學一年。翌年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並赴伊雲斯頓西北大學參加該首屆「國際寫作日」,及到芝加哥蕭邦劇院與當地作家交流。2009年,香港公共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為潘氏舉辦文學展覽「莫『失』莫『病』:文學遊子潘國靈」。201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2013年為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系列」作家之一。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