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緒論/001 一、理由與意義/001 二、視野與方法/003 三、理性與情感/011 四、普遍與特殊/016 五、多樣與對立/020 六、歷史與未來/027 第一篇 哲學 自我與啟蒙 第一章 非主體的自我:情感與自由/040 第一節 自我:設定與否定/043 第二節 情感與想像/048 第三節 反轉次序/054 第四節 經由想像力——回到生命本身/057 第二章 啟蒙與反啟蒙/063 第一節 進行中的啟蒙/063 第二節 浪漫反思啟蒙/075 第三章 浪漫主義美學/084 第一節 美與有趣/084 第二節 優美與反思/086 第三節 美與崇高/089 第四節 交互與往復/095 第五節 談談無法理解/097 第六節 作者、作品和讀者——協同創作/108 第四章 浪漫主義悲劇哲學/111 第一節 引言/111 第二節 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爾/117 第三節 謝林/125 第四節 崇高的消解:謝林與席勒/132 第五節 索爾格/140 第六節 結語/146 第二篇 文學 自然與自由 第一章 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自然之書”/156 第一節 德國浪漫主義運動中的自然話語/156 第二節 “自然之書”(Buch der Natur):浪漫主義自然書寫的淵源/160 第三節 詩化自然:諾瓦利斯的自然哲學小說《塞斯的學徒》/166 第四節 寓像自然:艾興多夫的自然詩/186 第五節 結語:自然作為啟示和救贖/208 第二章 文學現代性的浪漫源頭——以古今之爭為思想背景/211 第一節 文學現代性之發源地:魏瑪與耶拿/211 第二節 席勒:質樸文學與多情文學/218 第三節 施萊格爾:浪漫與現代性/237 第四節 結語/256 第三篇 宗教 審美與政治 導言 浪漫主義者的改宗:審美政治和意識形態抉擇/264 第一章 羅馬公教與藝術審美和歐洲統一/271 第一節 瓦肯羅德的《傾訴》與審美動機/271 第二節 諾瓦利斯的《歐洲》與歐洲統一/275 第二章 施萊格爾的改宗與《古今文學史》/280 第一節 改宗與《古今文學史》/281 第二節 羅馬公教視角下的歷史書寫/287 第三節 宗教改革與德意志文學傳統/295 第三章 艾興多夫的《德意志文學史》與教派博弈/299 第一節 民族精神建構與宗教美學/300 第二節 樹中世紀為正統而消解民族性/306 第四章 教會與國家關係:格雷斯的《阿塔納修斯》/312 第一節 格雷斯、科隆事件與《阿塔納修斯》/313 第二節 《阿塔納修斯》與理想政教模式/319 第三節 政治天主教主義與國家主義/325 第四篇 文化 神話與現實 導言 啟蒙還是浪漫?——1750—1830年的德國文學/338 第一章 克洛卜施托克的赫爾曼三部曲/345 第一節 時代先驅克洛卜施托克/345 第二節 赫爾曼三部曲的政治敘事/355 第三節 赫爾曼三部曲的文化敘事/365 第四節 德意志民族意識與赫爾曼神話/374 第二章 克萊斯特的《赫爾曼戰役》/384 第一節 一部令人情何以堪的戰爭劇/384 第二節 《赫爾曼戰役》與德意志三國演義/395 第三節 費希特《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赫爾曼戰役與德國的文化命運/410 第四節 結語/419 第五篇 歷史 傳說與事實 第一章 浪漫主義史學/424 第一節 導言:作為一種思潮的浪漫主義史學/424 第二節 浪漫主義的前奏/431 第三節 浪漫主義史學的高潮:施萊格爾的普遍史書寫/443 第四節 浪漫主義的餘音:史學專業化下的競爭性歷史書寫/453 第二章 浪漫主義與普魯士改革/477 第一節 浪漫主義與普魯士的結合/478 第二節 亞當·米勒:浪漫主義政治思想的設計者/484 第三節 施泰因:浪漫主義的改革家/497 第四節 結語/508 第三章 馬克思與德意志浪漫主義/510 第一節 馬克思對浪漫主義的批判/512 第二節 對幾種肯定闡釋的反駁/519 第三節 克服浪漫主義/525 索引/535 人名翻譯對照表 /535 地名翻譯對照表 /557 作品名翻譯對照表 /565 術語翻譯對照表 /580 著者簡介/595 後記/599
韓水法,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康得哲學、政治哲學、韋伯理論和漢語哲學等。主要著作包括《康得物自身學說研究》(1990)、《韋伯》(1998)、《大學與學術》(2008)、《正義的視野》(2009)和《批判的形而上學》(2009);譯著包括《實踐理性批判》(康得)、《社會科學方法論》(韋伯)等;主要論文有《康得法哲學中的公民概念》,《啟蒙的第三要義:<斷力批判>中的啟蒙思想》和《漢語哲學:方法論的意義》。 黃燎宇,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教授,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德語文學和德國問題研究。著有文集《思想者的語言》(2013)和《啟蒙與藝術的心靈史》(2020),主編文集《以啟蒙的名義》(2010)和《托馬斯·曼散文》(2014);發表論文近70篇(其中13篇發表在德國和日、韓的報刊雜誌),出版譯著10餘部(其中包括馬丁·瓦爾澤作品7種)。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翻譯獎和“2016書業年度評選社科翻譯獎”。 谷裕,北京大學德語系教授,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攻近現代德語文學、德語文學與基督教文化。著作有《現代市民史詩:十九世紀德語小說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隱匿的神學:啟蒙前後的德語文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2010年第二版)、《德語修養小說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近代德語文學中的政治和宗教片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年),譯作有《一個熱愛藝術的修士的內心傾訴》(三聯出版社,2001年,商務印書館2016年)、《浮士德》(商務印書館,2022年,2023年)等。另有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