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3386384 |
定价 |
NT260 |
售价 |
RM40.60 |
优惠价 |
RM36.13 *
|
作者 |
辛西亞.洛德
|
译者 |
趙映雪 |
出版社 |
台灣東方
|
出版日期 |
2024-04-05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240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讓規則不再成為束縛自我的牢籠
凱瑟琳在素描簿上寫滿了非黑即白的規則,
但她忘了,素描簿也能用來描繪明亮鮮麗的色彩。
12歲的凱瑟琳好羨慕朋友家的房門不用上鎖、電視機旁沒有幼兒錄影帶、插座不用加安全蓋,即使一整盒餅乾攤開來,也不用擔心被一口氣吃光。她甚至不敢把房間裡的照片、化妝品、珠寶收納架、一整排的指甲油等東西擺出來。
因為弟弟大偉患有自閉症,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原則:堅持魚缸裡不能放玩具、爸爸要準時零誤差接送、在別人家做客到處檢查地下室的門有沒有關、在公共場合脫褲子……
凱瑟琳內心充滿矛盾與掙扎,她渴望父母分一點眼神給她;期待和新鄰居成為朋友,卻擔心大偉遭到排斥;她害怕別人的眼光,設定了許多規則,希望約束大偉,卻同時也圈住了自己……
直到遇見傑森,他不會走路,不會講話,甚至無法手語,只能倚賴溝通本上的字卡與人交談,善良敏感的凱瑟琳為傑森繪製了許多色彩繽紛的字卡;傑森被身體禁錮的靈魂,也逐步開放自己的心,兩人漸漸成為朋友。
可是,凱瑟琳和傑森卻因一場社區舞會產生矛盾,凱瑟琳設下絕不在公開場合跳舞的規定,傑森認為凱瑟琳恥於與他為伍。為了挽回傑森的友情,凱瑟琳勇敢跨出了自己設下的規則圈圈,在眾人的眼光下,與傑森在舞會中盡情跳舞。
SDGs永續發展目標
#良好健康與福祉
#優質教育
#減少不平等
#夥伴關係
得獎紀錄
★2007年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牌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施耐德家庭圖書獎
★美國五大湖區圖書獎
★桃樂西.坎菲爾德.費雪獎
★美國肯塔基州藍草獎
★美國緬因州童書獎
★新罕布夏州Great Stone Face圖書獎
★美國俄亥俄州七葉樹童書獎(Buckeye Children's Book Award)
★第53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2007年度「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文化部第3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深耕閱讀計畫「兒童閱讀優良媒材」推薦
★2007年9月誠品親子選書
★新北市滿天星閱讀優良讀物
媒體書評
★主角凱瑟琳以幽默、令人心疼的方式講述,故事風格溫暖可愛,是能引起討論的好的開始。──《學校圖書館雜誌》
★能激起中年級讀者探索並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異。──《柯克斯書評》
★有益於激發讀者思考他人觀點。──《出版人週刊》
★這是一個關於即使在困難的情況下,也要重視他人的引人入勝的故事。──美國童書中心《告示牌月刊》 |
|
|
|
|
|
|
|
|
|
|
|
|
|
|
目錄
作者介紹
【賞析導讀】等待雲開見藍天/呂行(兒童文學工作者)
01 遵守規則
02 別在診所大廳跑
03 太吵的時候,把耳朵摀起來,或是請那個人小聲一點
04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
05 如果找不到你想用的字,就借用別人的
06 有時候事情會有轉機,但別老是這樣冀望
07 答應要做的事就要做到,除非你有很好的藉口
08 如果只能選一個,謹慎的選
09 在別人家,遵守別人家的規定
10 能塞進嘴裡的,統統是食物
11 人家笑,有時是因為喜歡你;但有時是想傷害你
12 開櫃子時小心,有時東西會掉出來
13 有時人家不回答是因為沒聽見;但有時是因為不想聽見
14 魚缸裡不能放玩具
15 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可能產生另一個問題
16 除非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或是四下一片漆黑,不然不跳舞
17 不是所有值得收藏的東西都是有用的
18 沒穿褲子的弟弟不歸我管
19 有人以為他們懂你,其實不然
20 遲到不表示不會來
21 好的對話需要兩個人
22 如果你想借用別人的字句,艾諾.洛貝爾寫了許多不錯的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辛西亞.洛德(Cythia Lord)
本書的作者辛西亞.洛德是一位美國教師,原本從事教育類刊物的出版和寫作,從未正式寫過長篇小說。《凱瑟琳的素描簿-給大偉的規則》(Rules)是她的處女作,初試啼聲即獲得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牌獎。
辛西亞.洛德出生於新罕普夏州,小時候就是個喜愛童書的害羞孩子,對書的感情十分深刻,從她成年後還保留好幾本最喜歡的童書,便知道在她的生活中,「書」占了多重要的位置。高中和大學時代她寫了很多作品,類型包括短篇小說、詩、劇本等等,也曾經獲得雜誌舉辦的短篇小說獎。
大學畢業後,辛西亞結了婚,並且擔任小學教師。有好幾年時間,她忙於編寫、出版教材,沒有繼續往文學創作的路線發展。有了兩個孩子,教養孩子的過程才使她再度接觸並回憶起美好的童書世界。孩子長大後,辛西亞便提筆嘗試創作兒童小說。
本書題材來自辛西亞的切身體驗──她的兒子是自閉症患者。辛西亞發現市面上所有有關特殊兒童的書籍中,沒有一本提到這些兒童的父母與其他有相同問題的父母如何互相支援、關懷。就她的經驗,在孩子接受早療教育時,有相同問題的父母們其實是很容易互相結識,進而形成關懷網。辛西亞的女兒因為跟著媽媽同進同出,從小就認識許多特殊兒童。她的生活跨越在兩個世界裡,這本小說也正是以她的立場,道出她矛盾與柔軟的心情。
「哪裡才是容身之處?每個有特殊兒童的父母幾乎都會這麼自問,卻不可能得到完備的答案。因為不但每個個案都很複雜,而且還會隨著情況不斷的變化延伸出更多問題。對於我們與正常世界間的差異,我既想要哀悼,又想要慶祝。」這是辛西亞.洛德在一篇訪問中的自述,也是她在這本書中企圖傳達的感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