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雷恩教授分別考察了文字的演變、科學在古代世界的出現、近代早期的科學革命、知識的全球化、工業化等重大歷史事件,最終在更廣泛的知識史中重新構建了科學技術史。其研究方法借鑒了進化生物學、認知科學的相關成果,也融合了歷史學、社會學的視角,又通過力學、化學、地質、農業等方面的具體例子,將多項具體研究整合進了一個大框架內。 因此,本書不只是一種通俗意義上對科學的“文化史”敘事,更是通過專業、清晰、嚴謹的方式,對自然科學各專業領域內的具體研究進行的深入分析。科學被置入更廣泛的人類知識背景,成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關鍵因素。針對當前的“人類世”地質年代及其帶來的多重挑戰,本書還在最後部分提出了一個切實而飽含希望的建議:如果我們能夠基於新興的社會網路分析,更充分和完善地利用互聯網,構建一個全人類共同的“認知之網”,也許,人類自身及其文化將最終得以長久存續。
推薦序 / Ⅰ 中文版序 / Ⅳ 本書的故事 / Ⅵ 第一部分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知識? 第一章 人類世的科學史 / 3 第二章 人類知識歷史理論的要素 / 27 第二部分 知識結構如何變化 第三章 抽象與表徵的歷史性質 / 43 第四章 知識系統中的結構性變化 / 76 第五章 作用中的外部表徵 / 102 第六章 作用中的心智模型 / 118 第七章 科學革命的本質 / 135 第三部分 知識結構與社會如何相互影響 第八章 知識經濟 / 167 第九章 實踐知識的經濟 / 196 第十章 歷史上的知識經濟 / 218 第四部分 知識如何傳播 第十一章 歷史上的知識全球化 / 281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學的多種淵源 / 318 第十三章 認知網路 / 341 第五部分 我們的未來依賴何種知識 第十四章 認知演化 / 365 第十五章 “出全新世記” / 401 第十六章 面向人類世的知識 / 426 第十七章 科學與人類的挑戰 / 462 術語彙編 / 472 注 釋 / 498 參考文獻 / 544 出版後記 / 617
于爾根·雷恩(Jürgen Renn) 生於1956年,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人文社科部主任,馬普科學史研究所、馬普地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名譽教授,歐洲科學史學會古斯塔夫·諾伊恩施萬德獎獲得者,《中國科學技術史(英文)》期刊主編之一。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物理學史、歷史認識論。國內已引進著作有《相對論之路》(合著,2019)、《站在巨人與矮子肩上:愛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2009)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