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PART 1 家的想象力
(012) 中國居民住宅形態如何一步步變化?
(024) “LDK”成為公寓的標準,然後呢?
(030)與家有關,新浪潮來襲
(052)(Case 1) 靈活的宜家,應對不斷變化的﹃家﹄
(060)(Case 2) 家具品牌 USM 和 Vitra :殊途同歸的融合者
(068)(Case 3) 裝修這份工作如何變得更標準、更體面?
PART 2 研究里的家
(078) 數據里的家 :中國家居設計五大趨勢
(084)住宅,不只屬於住戶
(094)(Case 4) Never Too Small :家從不會太小
(111)與家有關的職業人
PART 3 我們的家
(122) (格溫內爾•尼古拉斯) 設計自己的家讓人激動
(127) (姜思達) 我對“不順眼”的東西很敏感
(130) (Fabian Ong) 攝影師的家“空無一物”
(134) (一木和堅硬) 玩具制作師之家
(136) (曾偉綾) 這里是台北最美違章建築群
(140) (希拉里•伯德) 房車是我的家
(144) (澤田嘉農) 自己建造的家
(146) (熊偉) 家里的書法元素無處不在
(149) (當當) 我的家是迷你物的收藏室
(152) (蘇一格) 與二手家具相遇
PART 4 新•集體計劃
(156) (Case 5) 無印良品為什麽看上了日本“老公房”?
(167) (Case 6) 巴比肯社區 :誰在塑造這個社區“烏托邦”?
PART 5 沖出家門 :誰在塑造第三空間
(184) 什麽是第三空間?
(196) (Case 7) MIA MIA :如何以一己之力激活社區?
(206) (Case 8) 還記得嗎?溫暖的便利店之光
(214) (Case 9) 分開一些,生活會更好嗎?
PART 6 社區的力量
(218)(Case 10) 大魚營造 :我們如何做社區營造
(244)(Case 11) 新社區設計 :成都巷子里如何營造社區空間
(258)李迪華 :設計師不是社區改造的引領者
PART 7 被塑造的社區
(268)(Case 12)「甲方」社區更新者—下北澤翻新計劃
(281)(Case 13)「乙方」社區保衛者—高圓寺守護計劃
PART 8 發現社區文化
(290) (Case 14) 用一本地方志,探索地方生活的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