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互聯網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各類電子產品將兒童和青少年牢牢鎖在其中。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影響了孩子們的學業,而且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科學地使用電子產品,避免網路沉迷,營造清朗的網路環境?這是家長和廣大教育者亟須解決的大問題,它緊密關係到孩子的健康和未來。本書作者為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專家、網癮症臨床和心理治療專家銀子,她基於多年的臨床經驗,在書中詳細分析了電子產品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並提出了科學的建議。 她認為,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也是學生獲得資訊和資源的重要途徑,我們不能將電子產品“妖魔化”。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電子產品對孩子的正面及負面影響,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幫助孩子找到他們對科學與大自然的興趣點和愛好,一起探索這個美好的世界,從而取代他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此外,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多的關心和理解,因為孩子真正需要的並不是網路或電子遊戲,而是父母全身心的陪伴。作者倡議,家庭、學校、相關門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與愛護,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網路觀和價值觀,引導孩子走進自律、健康的電子生活,保證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前言 在科技變革中培養健康的電子教養理念 III 第一部分 托思望雲端—自然環境與網路環境 第1 章 神經細胞為何昏迷? 003 喚醒孩子內在的知覺 手機成癮是一種昏迷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網路環境的適應性困難 第2 章 自然與人 021 孩子越早接觸電子產品越好嗎? 給予大腦有利的刺激 主動探索,不會發生在電子的封閉空間 再逼真的CG 也無法擁有真正的生命力 天人同構 第3 章 技術與人 041 保護環境,讓地球喘息 分裂的精神結構 技術是解藥,還是毒藥? 電子產品中的沉迷 與科技建立良性關係 第二部分 平地入雲端— 適應全新的網路生活環境 第4 章 創新、開放與融合 061 對電子產品不要太“專情” 線上學習的新形勢 數位化文化 終身教育的理念 現實自我與數字自我 數字世界的交流 第5 章 消解、平衡、超越 085 欲罷不能的欲望 被分散的注意力 如何過濾海量資訊 分辨妍媸美醜、高下文野 給自己的心“調頻” 接受平凡和真實 數字生活帶來的新孤獨 關掉手機,連接自我 演算法、進化與意識 遊戲裡的“空心人” 第三部分 高路開雲端— 正面網路生活解決方案 第6 章 打造家用網路生活共同體 137 學齡前:與電子產品保持距離 學齡期:電子素養的培育與形成 青春期前期:磨合發展 青春期後期:主動駕馭,更具創造性地使用 第7 章 學齡前:用身體學習和思考的階段 159 用身體感受環境 用身體看世界 用身體發展心智 電子產品讓身體退隱 孩子是個哲學家 兒童心靈的直覺和電子的數位標記 發育遲滯的電子娃娃 第8 章 學齡期:走入正面網路生活 197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增強孩子的現實感 網路時代的新閱讀 與孩子開啟網路對話 第9 章 青春期:與孩子保持對話 283 青春期危機與焦慮 與兒童期不同的教養重點 給予孩子線上支援與保護 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保證身心的健康 在網路中主動駕馭 第四部分 自在淩雲端— 拒絕網路成癮,清朗網路環境 第10 章 如何應對網路成癮? 369 網癮是精神疾病嗎? 網癮的臨床特徵 網癮對心身狀態的影響 運動治療抑鬱症 第11 章 避開網路陷阱 385 網遊的設計邏輯 鎖定注意力的短視頻 第12 章 如何預防網癮 393 覺察孩子的情緒 易成癮人群 易成癮學業階段 早期介入的重要性 後記 用心呵護,和孩子一起成長 405 參考文獻 411
前言 在科技變革中培養健康的電子教養理念 我從2005 年開始,一直從事網路沉迷與成癮的心理治療和研究工作,在一線密切接觸沉迷遊戲等電子產品的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 十多年前,無論國際上還是國內,網癮治療都是個新鮮事物,我是最早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一批人之一。當時國外這方面的研究進展緩慢,對我們的工作十分感興趣,所以當時一些國際媒體,如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韓國放送公社等都過來採訪,想瞭解我們的治療模式,並且加以學習借鑒。 讓人感慨的是,隨著互聯網及電子科技的高速發展,而今的電子沉迷又湧現出新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手機成癮,而不是從前的遊戲成癮。手機成癮,較之遊戲成癮,表現出更強的侵入性,如快節奏的短視頻可以快速裹挾人的注意力,不需要任何的思維轉換,人就被迅速捲入。手機的各種休閒小遊戲,上手快、簡單,只需重複操作,不需要動腦子,玩起來時間流逝得飛快,沉迷速度比從前更快,沉迷週期變得更短,讓家長猝不及防。而且,沉迷者有低齡化的趨勢,從前集中於青春期中/ 後期,而現在的沉迷者許多是尚未步入青春期的兒童。 此外,電子浪潮衝擊的不僅是未成年人,也包括成年人。 人們為什麼會在電子世界裡沉迷? 一個孩子沉溺在電子環境中,對電子設備操作得心應手,是不是代表他很適合這個環境呢?正相反,越是沉溺,越是代表他對於數字時代表現出強烈的不適應性,他沒有發展出適應新環境的平衡能力和平衡行為。許多心身方面的問題都是對環境的不適應、不滿足造成的。 相對于人類幾百萬年漫長的進化史,電子產品不過幾十年的歷史,只能被稱為最近的短期事件。我們體內的每個神經細胞,都有著和自然的生態環境打交道的豐富經驗,尤其是腦神經細胞對於大自然母親的喚醒駕輕就熟,可是對於電子世界的刺激方式,它卻需要重新適應。 如果大腦細胞會說話,它們肯定會說:“我和它不熟!” 面對同樣的電子新環境,為什麼有些人能適應,有些人則發展到病態? 因為人類的適應能力不盡相同。電子設備成癮者有著對雙重環境的不適應性:首先,他們在現實環境中存在不適應性,比如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學業不良、社交障礙、與父母老師敵對、情緒障礙等問題,這些是成癮的“易感性”基礎;同時,面對虛擬環境的刺激,他們再度產生了適應性困難。 螢幕正在改變著我們的身體、社交、認知、情緒發展和思維方式,也催促著人類更快地去適應電子環境的變化。新的電子資訊刺激,相對于從前的自然資訊和現實資訊的刺激,也在考驗著人類的神經系統。 在這個新的生存環境之下,無論我們體內的神經細胞與電子資訊熟悉與否,四通八達的網路和便利的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的環境從古到今就一直在發生著變化—最初,人類發明了語言,之後發明了農業、城市,再之後是貿易、政府和互聯網,它們都在更大、更複雜的規模和結構上維繫著人類的合作與生活。人類一直在順應環境,朝著努力提高生存能力的方向前進。今天依然如此,我們需要去迎接新科技和新環境帶來的心理變革和生命變革,在前所未有的電子網路世界中,去定位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所以,只因為新時代的變革給我們帶來的恐慌,和對年青一代被網路俘獲的擔憂,而單純地去談“禁欲”是不現實的,一味地防範、禁止、限制使用當今社會運作所依賴的這些系統是毫無意義的,除非孩子們準備成為隱士。所以,掌握網路世界的主體權和話語權是新生一代必修的成長課題。 新時代給未成人的養育帶來新的挑戰,我們需要培養他們一系列電子使用素養,包括對批判思維、控制力、合作意識、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等一系列能力的開發。這些新的養育話題,是我們迫切需要瞭解和學習,並且納入家庭、學校和社會教養的。唯有這樣,網路環境才能與現實環境交織在一起,成為孩子成長和發展的環境和源泉。 那麼,如何正面走入電子生活?我提出要構建家庭和諧的電子生活共同體。 本書將帶領大家瞭解如何去適應電子網路世界這個新環境,如何看待科技發展,如何培養電子產品使用智慧,如何根據未成年人的心身發展特點,分層次、分步驟地實施健康的電子教養,增強他們對網路環境的適應性,説明孩子們在“雲端”健康成長。 現在的大部分家長依然停留在簡單的電子教養階段,僅僅會對孩子上網的時間或者內容做出限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孩子開啟了線上學習的模式,很多家長對這個學習模式比較焦慮,他們對我說不知道孩子拿著電子產品到底在做什麼。家長懷疑,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因此很多家長會比較焦慮。的確,很多孩子在網上打開多個視窗,假裝在學習。 我說,既然不知道孩子拿著電子產品在做什麼,那就一定要去瞭解孩子在網上的活動。家長的督導要落在更多的細節和實處,而不僅僅是對使用時間的控制,說一句“時間到了,該下網了,關機了!”,這樣鬧鈴式的電子教養遠遠不夠。家長要瞭解孩子的網路活動軌跡,如電子產品裡安裝了什麼軟體,在每個軟體的停留時間,以及在社交媒體上的交往資訊,等等。 事實上,在我接觸過的網癮少年中,沒有哪個是奔著沉迷去上網的,他們也想在螢幕世界裡做對的事,卻未必知道怎麼去做,從哪兒做起。在電子網路世界裡,他們實際上會產生很多困惑,卻沒有答案。 完全靠他們自己去探索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是有難度的,即使是現在的許多成年人也未必敢理直氣壯地說自己的電子使用行為都在合理範疇之內。所以孩子更需要得到成年人的支援,我們不僅要教他們在現實環境如何生活,也要教他們在虛擬的網路環境如何生活。我們和孩子在現實世界擁有的部分家庭生活,同樣也可平行挪移到網上去實現,在虛擬的世界裡繼續引導孩子學習、生活、運動、遵守規矩,以及和父母、同學交流溝通。 網路不應該成為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一堵牆,而應該是促進交流的工具。千萬不能強化孩子的這個觀念:上網是孩子的個人行為或者私密行為。否則,只要孩子一上網,家長就只剩下擔憂,什麼也做不了。 如果想實質性地影響孩子的電子產品使用觀念,家長就必須開啟在電子世界和孩子的對話系統,和他有充分的網路互動。只有你和孩子在一起,而且由你帶著他走進正面電子生活,引導他做更多良性的網路行為,探討螢幕引力減弱策略,等等,才是平衡和減弱負面電子生活的方法。 互聯網可以使“萬物皆備於家庭”,當你把家庭設定成一個共同體,制定大大小小的目標,在一起去努力完成、溝通合作的進程中,一家人會體會到相互合作、相親相愛的感覺。比如,利用網路的便利性,和孩子一起查資訊、制訂旅行計畫,慢慢讓他們協助家長或獨立完成網上訂票、訂旅館、在網上購買日用品等活動。再比如每週安排一段沙發時間,跳過無聊的肥皂劇,和孩子一起搜索紀錄片或美食片,依偎在沙發上觀看,還可以隨時暫停,進行熱烈討論。 我們還可以利用對形成自我控制力非常有效的一些軟體,如健身軟體、自律軟體和打卡軟體。通過這些辦法,敦促孩子和我們一起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打造更好的自己。 我們制定的正向電子生活規矩,需要全家人共同遵守,不是只針對孩子。在主動駕馭的電子行為當中,重點是開啟創造性的網路使用,也希望電子、數位產業的從業人員,可以開發更多有利於創造的產品,鼓勵年青人表達,昇華他們的電子行為。 我們要去創建這種新的家庭傳統:建立一套關於電子科技的家庭文化,打造聯網模式與斷網模式兼備的平衡家庭,找到生活和生命的聯結點,找到虛擬和現實的平衡點。這種新式的家庭傳統、新的電子家風是在沒有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靠我們這一代父母去“打下江山”的,創造和發明越早開始越好,直到孩子將來再有了孩子,他依然能繼承或者發展這個新時代的優良電子傳統。 當然,要想在網上擁有家庭共同生活,它的根基還在於現實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有緊密情感聯結的共同生活,並對現實生活抱有熱情。 有品質的生活、美好情感,以及與現實環境的調和是避免孩子被電子螢幕黑洞吸引的有力法寶,因為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渴望很深,而這是虛擬空間給不了的有關生命力的精彩感受。 本書是我的一些研究和探索,希望能給新時代的未成年人保護增添力量,也希望能抛磚引玉,激起更多的有識之士來關注未成年人的健康上網行動。健康的電子教養環境需要四個層面的支援。 • 國家層面:制定政府准入機制,引導行業管理與監管; • 社會層面:學校承擔教養責任,社區義務宣傳,開展行業自律,打造優良電子民風、電子社會風氣等; • 家庭層面:培養正確認知,有效參與、互動,正確引導孩子,打造健康和諧的家庭電子環境,形成優良電子家風; • 個人層面:合理使用,健康應用,提高個人電子使用效能,培養良好的使用習慣,獲得正確的電子產品使用價值觀和科技觀。 在這個過程中,家庭作為一個整體的單元進入電子生活,形成新時代的電子家風,構建健康、和諧的家庭電子生活共同體,從而打造出優良、健康、和諧的家庭電子環境與傳統,在國家引導之下,打造健康積極的社風、民風、家風,這將是新時代和諧社會的重要的新內涵。這樣,虛擬環境下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在生活方式、形態和內容上將獲得擴展,得以開創富有創新意義的“雲端”生活,與現實生活相得益彰。 當網路生活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成癮問題已經從一個行為問題的治療、應對和預防,發展到需要從更高角度構建新時代的新型人生觀,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網路產品使用價值觀和科技觀,學習前所未有的螢幕智慧和科技使用素養。無論是收發群組資訊、玩線上遊戲、參與社交媒體,還是用網路搜尋資料,家長如果能夠從旁督導輔助,傳授孩子正確的經驗與態度,將大大有助於他們建立健康的網路互動。 家庭和社會在電子環境下的生活方式、形態和內容上獲得擴展,能夠開創富有創新意義的雲端生活,與現實生活相得益彰,同時,我希望這樣的研究和探索,能幫助我們的大腦更適應這種電子環境的變化。 針對人類在電子世界愈陷愈深的趨勢,我們是該未雨綢繆了。本書將帶你一起,找到靈魂深處的力量,找回逝去的時間,回歸自我掌控的大腦和精神,回歸和自我的聯結、和他人的聯結、和生活的聯結、和自然的聯結。 我們和孩子共同生活在數字環境中,我們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我們要共同去理解席捲我們的網路文化,獲得使用智慧,陪伴他們在無所不在的數字環境中勇敢闖蕩。 我們用行動和理念告訴孩子:任何人都不能成為一台被編碼的機器,迷失在網路的天羅地網中,人的命運不能墮落成一串數位記號,而失去活生生的人生;反之,我們才是電子的主動編碼者,把手機編碼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之內,使之成為一個單純的工具代號,我們不要主動放棄使用編碼功能的權利。在未來,孩子對網路來說不只是一個使用者,更是創造者。 家長是螢幕智慧和電子使用素養的引導者,唯有在成年人的支持和模範作用下,孩子們才能發揮新網路時代的學習力與創造力,在充滿挑戰、欲望與機會的網路世界,獨善其身,茁壯成長。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希望可愛的孩子們,不要在還不明白世界是什麼前,就已經枯萎了。 如果不久的未來,當我們可愛的小寶寶趴在平板電腦上,紅潤的肉嘟嘟的臉被螢幕的幽光照得發綠,流露出呆滯的目光,你會作何感想呢? 互聯網時代,雙面人生—一面是現實美好,清風明月;一面是網際衝浪,無限超越。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