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這個世界很大,卻一切只跟自己有關,學術研究也是如此。課題的選擇、視野的切入,無不與本身的專業與才性發生聯繫,但這種喜歡,必然是藉著事物而呈現,不可能都是情緒而已。「好讀書,不求甚解」,只是瀟灑,其實真正的重點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每有會意,舉一反三,引申觸類,學而時習之,反映在一篇篇的論文,一次又一次的授課,遙吟俯暢,逸興遄飛,不知中年將至!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車行健) 1 總序二(劉芝慶、邱偉雲) 5 金序(金誠) 1 邱序(邱偉雲) 3 自序 7 王道、經學與身體──重探董仲舒的春秋學 1 一 前言 1 二 經術而通治道 4 三 經學而通天人 15 四 結論 26 觀物之極,遊物之表──蘇軾的格物之學 29 一 前言 29 二 蘇軾重博物的原因 30 三 一種格物,各自表述 35 四 格物之異同 41 「真迂闊」的儒者──葉適的事功之學 43 一 前言 43 二 彌綸以通事變的事功之學 46 三 「兢省以御物欲」而經世致用 54 四 結論 71 經典與證道──朱陸讀書法 75 一 前言 75 二 書不可不讀,卻最難讀 76 三 讀書何能體證? 84 四 結論 91 李贄的生死之學 95 一 受人注目的李贄生死之學 95 二 「勿傷逝,願傷生」──生死之學的基調 99 三 「儒釋道之學,一也」──廣參三教以悟生死 108 四 「七十老翁何所求」──李贄之死 120 五 結論 128 僕隱隱有深怖──袁小修的生死困惑 131 一 貪生怕死──僕隱隱有深怖 131 二 以身試法──酒色不礙菩提 145 三 徜徉山水──去情習究生死 174 四 結論──正視生命的幽黯處 204 重探丈雪「即心即佛」之說 209 一 前言 209 二 臨濟宗之禪法 210 三 重探「即心即佛」 213 四 結論 219 文人論經──袁枚經說抉隱 221 一 前言 221 二 以文為宗,評判漢宋 223 三 六經皆文,紹述孔子 232 四 結論 237 經學、進化與身體──廖平的未來世界 241 一 前言 241 二 看重身體的近代思想史 243 三 進化與美學──廖平經學 247 四 中西融合,大同未來 259 白話文學與文學革命──重探胡適《白話文學史》 261 一 胡適的《白話文學史》 261 二 為白話文學溯源──再創文明的「文學」嘗試 263 三 既開風氣又為師──《白話文學史》的典範意義 276 四 結論 291 聞一多「詩言志」的歷史世界 293 一 關於詩言志 293 二 「詩言志」的學術氛圍 295 三 「詩言志」的身心狀況 299 四 結論 308 從《中國──理性之國》來看梁漱溟的內心世界 311 一 前言 311 二 昔日之我與今日之我 314 三 大海航行的舵手 321 四 結論 332 食之有情,味之飄零──逯耀東的飲饌書寫 335 一 前言 335 二 食之有情,誰解其中味 337 三 味之飄零──那些年,那些事,那些味道 348 四 結論 360 附錄一 人文化成的文學圖像──當「文心」遇上「雕龍」 363 一 前言 363 二 窺探文心──改變文風的關鍵 365 三 雕縟成文──重建秩序的載體 373 四 結論──人文化成的文學圖像 382 附錄二 清代臺灣詩學的玉山書寫──以陳夢林〈玉山歌〉、〈望玉山記〉為中心 389 一 前言 389 二 當史書出現玉山──清人對玉山的認識 391 三 當玉山進入文學──從陳夢林之作談起 398 四 結論 412 索引 415
作者簡介 劉芝慶 一九八○年生於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輔仁大學歷史系學士。二○一五年九月到武漢的湖北經濟學院中文系任教。文學是我的職業,史學是我的志業,哲學是我的專業,喜歡閱讀、寫作,無太多特長。沒事寫詩讀書,有事讀書讀詩,有事沒事,都在寫作。更多時候,身處有無之間,無用之用,常常有用,所以我們思考、教學,做研究。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