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Airiti Press共同出版
「探求者」是中國大陸「雙百」期間(1956-1957年)出現的一個同人刊物與作家群的總稱。但刊物尚未正式出版,就因「反右運動」而被迫中止。當年主要參與者,如葉至誠、高曉聲、陸文夫、方之及陳椿年等人,也因此被劃為「右派」或所謂的「反黨集團」,而步入再「改造」的一生。在改革開放後,高曉聲、陸文夫和方之,再度成為八○年代的重要代表作家,備受矚目,然九○年代後卻又漸為世人所遺忘。
本書以文學史的視野,選擇「探求者」作家群及其作品為研究核心,聚焦於其作品淵源、內涵、藝術、風格、甚至文體實踐,與二十世紀獨特的歷史、社會、政治間的關係,進而評述其在冷戰背景下的第三世界國家文學的意義豐富性與文學困境。
附:「探求者」作家小說或創作年表、高曉聲與陸文夫的重要生活年表
作者簡介
黃文倩
生於台灣台北。淡江大學中文博士。現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學科。研究興趣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批評與理論等。
推薦序作者簡介
呂正惠
臺灣嘉義人,1948年生。臺大中文系畢業,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教東吳大學中文系、清華大學中文系所,自2001年起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專研古典詩詞與現代文學,編著有《杜甫與六朝詩人》、《戰後台灣文學經驗》、《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CD流浪記》、《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合編)等。
序──呂正惠
第一章 緒論:為了忘卻的紀念
第二章 啟蒙者與被改造者------「探求者」雙重姿態的發生
第三章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教條化的發生與回應: 1949-1957年「探求者」公共視野的起源與文學創作第一節:五○年代「探求者」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的接受與窄化第二節:「雙百」運動前「探求者」的小說─與人民立場融合的感性實驗及其縫隙第三節:「雙百」運動、新中國社會問題跟「探求者」創刊的關係第四節:「雙百」運動期間「探求者」小說的特性:基層知識份子跟共產黨政權的矛盾現象
第四章 雙重姿態下的公共視野:1978-1984年「探求者」的世界觀與小說第一節:「探求者」世界觀的擴展及思維局限第二節:建國後社會生活與人物命運的公共視野─論高曉聲小說(1978-1984)第三節:新時期意識型態下的社會反思、社會主義理想與文士性情──論陸文夫小說(1978-1984)第四節:中國共產黨革命史中的路線之爭及其問題─論方之小說(1962-1979)
第五章 雙重姿態下文學面貌的窄化:「探求者」1985年後的小說第一節:社會意識固著化、歷史性質抽象化與情感的個人性窄化─論高曉聲1985年以後的小說第二節:感情的文人化與社會主義理想的非辯證性解構─論陸文夫1985年以後的小說
第六章 結論:面對失落的公共視野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探求者」作家小說或創作年表附錄二:高曉聲與陸文夫的重要生活年表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