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源自於人們對心靈之美的渴望;
宗教,誕生於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希冀。
當兩者結合在一起,精緻的宗教繪畫應運而生!
一本書帶你遍覽東西方的傳統宗教藝術,
不必親臨現場,也能感受歲月淘洗過的莊嚴之美;
除了歷史源流、象徵意義之外,更能一窺背後的製作祕辛!
【現在常見的佛畫,原來一開始不存在?】
千百年來,佛教圖像的表現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早期佛教拒絕偶像崇拜,隨著宣揚和普及佛教教義的需要,一世紀左右,釋迦牟尼的畫像在印度北部出現,並逐漸從象徵符號發展出形式完備、題材豐富的佛教美術。
大約在東漢明帝年間,佛教隨著地域間經濟的交流,由絲路傳播至新疆一帶,並逐漸東傳至朝鮮半島和日本。
在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佛教繪畫甚至可以說是中國重彩畫藝術表現之源頭。
【西藏的百科全書——唐卡,到底是什麼?】
唐卡(Thang-ga)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
其展示形式類似於漢地的卷軸畫,多畫於布或紙上,完成後用綵緞裝裱。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硃砂手印,供奉於寺廟和民居中。對於藏傳佛教僧尼來說,唐卡不僅是闡釋藏傳佛教教義內涵的藝術形式,還是輔助宗教修持的崇高聖物。
唐卡的起源問題,迄今還沒有一致的說法。據五世達賴喇嘛記載,松贊干布在大昭寺剛剛建成時,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藏地第一女護法神的畫像,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一幅唐卡。
【溼壁畫,不是藝術家想畫就隨時能畫?】
「溼壁畫」源於畫家必須在半溼的灰泥上作畫而得名,具有色彩鮮明、不易龜裂剝落的優點,更有肌理細膩、色彩層次豐富透明的特點。
溼壁畫要求畫家具有高超的繪畫基礎,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用筆果斷,而且無法透過塗改對已完成部分進行修正,所以並非所有的畫家都能勝任這一艱苦的體力工作。
大部分畫家能工於坦培拉和油畫,卻只有少數能嫻熟溼壁畫。由此可以想像,當年藝術大師們在牆上進行創作的時候,首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泥瓦匠,或者至少要明白基本程序才能指揮身邊的學徒幫忙抹泥灰。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東西方的傳統宗教繪畫為引,帶領讀者熟悉宗教畫的歷史及文化背景、名家學者、表現形式、製作過程等等。內容涵蓋藝術史、繪畫技巧、人類學等各層面學問,不僅適合藝術愛好者作為休閒讀物,更適合作為藝術相關從業人員、學生的參考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