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圖錄 推薦序 一個小跟班/小記者眼中的台灣新電影|鴻鴻 推薦序 歷史的復返——回首台灣新電影與探詢新的解讀|迷走 推薦序 你/妳與其他所有人的記憶都算數|張亦絢 推薦序 探舊如新的電影考古,及其恍惚|張世倫 導論 台灣(新)電影:未來的未來|孫松榮、林松輝 【跨時空的電影浪潮】 注定靜止的波浪——香港新藝城和新電影的串連與衝突|譚以諾|#香港新浪潮 飄洋過海的南下電影——從新加坡台灣電影節到旅台東南亞導演|林松輝|#電影南北向 法國浪潮到台灣——新電影與法國《電影筆記》共振|陳潔曜|#《電影筆記》 【跨媒介的美學系譜】 挑戰表演美學的暴力——《戲夢人生》的劇種與演員系譜|汪俊彥|#劇場 不死的繪畫夢——王童與楊德昌電影的繪畫與動畫|陳亭聿|#繪畫 穿過電影的照片——新電影與攝影的親緣關係|孫松榮|#攝影 【跨族群的影像歷史】 原住民的銀幕形象轉變——非原民導演虞戡平、萬仁與黃明川的嘗試|謝以萱|#原住民痛史 原住民視野的台灣電影——被收編與杜撰的錯誤原民形象|Yawi Yukex|#超譯原住民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新電影老兵形象的轉譯|林怡秀|#外省人 另一種社會寫實——「李師科案」的電影再現|林怡秀|#社會事件 【跨世代的性別抗爭】 從生育到重生——女性命運電影的寫實擴張|孫世鐸|#生之欲 敢愛敢恨——楊惠姍電影的女性形象|王萬睿|#女明星 從「毋甘願」中奮力掙脫——新電影的感性政治|孫世鐸|#毋甘願 【跨音域的眾聲喧嘩】 軍隊撐腰的方言——台灣電影的語言政治|林松輝|#語言 歌曲的未來在何方——李壽全與萬仁的《超級市民》|王萬睿|#流行歌 台灣電影音樂新轉向——侯孝賢與林強的音像結盟|王念英|#新音樂 【跨越新電影的歷史書寫】 新電影四十一年?——張艾嘉《十一個女人》與新導演的誕生|李翔齡|#電視單元劇 新電影的寫實DNA——在劇情片看見紀錄片|林木材|#紀錄片 補拍的台灣影史——當錄像藝術遇上電影|孫松榮|#數位藝術 新電影的迴力鏢——從台灣布袋戲到法國美術館|林松輝|#軟實力 附錄:年表|黃令華、蔡曉松、林姵菁、孫世鐸整理 附錄:影片索引
編者簡介 林松輝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士,英國劍橋大學碩士、博士。曾於英國里茲(Leeds)大學與艾瑟特(Exeter)大學任教逾十年,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中文學術專書包括《蔡明亮與緩慢電影》(2016)、《膠卷同志:當代中華電影中之男同性戀再現》(2021),最新英文專書為 Taiwan Cinema as Soft Power: Authorship, Transnationality, Historiography(2022)。 孫松榮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電影創作學系合聘教授,《藝術評論》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現當代華語電影美學、電影與當代藝術,及當代法國電影理論與美學等。著有《入鏡丨出境: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2014),編有《蔡明亮的十三張臉: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面孔》(2021)等。 作者簡介 譚以諾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現為香港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研究助理教授,研究興趣包括中國電影、香港電影、創意工業及文化政策,現撰寫一本關於香港獨立電影的專書。 林松輝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中文學術專書包括《蔡明亮與緩慢電影》、《膠卷同志:當代中華電影中之男同性戀再現》,最新英文專書為Taiwan Cinema as Soft Power: Authorship, Transnationality, Historiography。 陳潔曜 北藝大電影碩士,巴黎七大電影研究博士,研究過程獲兩屆世安美學獎。創作曾獲優良劇本與自由文學獎,入選柏林影展Talent Campus。現為獨立研究者、自由撰稿者、法文翻譯。 汪俊彥 康乃爾大學劇場藝術博士,國立台灣大學華語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開設跨領域人文、華語劇場與文化批評等課,研究領域為劇場與表演研究,並長期擔任表演藝術評論台評論人。 陳亭聿 喜歡採集真實故事並將之編排成可傳播的創作,享受文化積累與轉譯過程,做過電影推廣企劃、獨立撰文與研究接案工作,以及社會文化類紀錄片的企劃、採訪與編導職務。 孫松榮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電影創作學系合聘教授,《藝術評論》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現當代華語電影美學、電影與當代藝術,及當代法國電影理論與美學等。 謝以萱 從事評論與策展工作。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碩士,《紀工報》主編、台灣影評人協會成員。參與台北電影節、台灣國際女性影展、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桃園電影節等選片。 Yawi Yukex 養了一隻貓,看任何影展都只會先看有什麼族群相關電影,來自苗栗山上的泰雅族影評人,對漢人社會從來不樂觀,但至少還有希望。 林怡秀 當代藝術、影像評論相關出版品編輯、議題企劃及作者,現為自由評論人、文字工作者。主要書寫方向為台灣當代藝術及影像美學研究,亦關注在當代遷徙與文化現象中的歷史遺痕。 孫世鐸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兼任講師,《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叢書共同作者,做以藝術和電影為方法的教師與兒少培力以及政治工作。 王萬睿 高雄市人,英國艾克斯特大學電影學博士,現為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台灣電影史、影像美學與文學轉譯。 王念英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博士,現為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影聲音研究,電影理論與電影史,當代華語電影美學。 李翔齡 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發表主題包括電影與戲劇、視覺媒體的歷史關係、身體媒介與視聽媒體理論。目前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從事研究及策展工作。 林木材 現為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選片顧問、國家影視聽中心研究發展處處長。著有《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一書,拍有短片《自由廣場》。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