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5600495 |
定价 |
NT600 |
售价 |
RM93.80 |
优惠价 |
RM83.48 *
|
作者 |
劉庭彰
|
出版社 |
博揚
|
出版日期 |
2021-12-03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566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4.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嘗試利用原始資料及田野調查的成果,重建府城文人羅秀惠的生平,並就前人研究闕誤之處,加以增補、改正,以期呈現羅秀惠其人其事。再者,則探討羅秀惠從聯合上書反對馬關割臺,乃至日本統治後接受納撫,這段歷程中他的認同如何轉變。
此外,本研究也將觀察羅秀惠不同時期的報業歷程。在他擔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後,除了能以報紙做為言論思想的發表空間外,「記者」這份職業所特有的現代性,也促使他的文化身分由舊轉新,而立處不同的社會位置;本文也發現羅秀惠與「小報」的關係匪淺,將討論羅秀惠如何在《黎華報》、《三六九小報》、《風月報》不同階段中,轉換自身擁有的資本。
最後,分析羅秀惠如何利用書法來維繫人際網絡與藝文社群。他從日治初期即開始參加書畫展覽,而後更舉辦全島巡迴性的書法會,透過分析他參與的書畫雅集與展覽,探究當中與殖民政權及現代性的關聯,瞭解他如何藉由書法進行不同文化位置的奪取,並運用不同的書寫策略,及帶有特殊身體表演的左書揮毫,進一步吸引觀者及買家,順利地將屬於文化資本的書法轉換為經濟資本。
得獎紀錄
★ 榮獲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傑出博碩士論文獎」!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14
第四節 論文章節架構/22
第二章 羅秀惠的生平概述及其問題考證/29
第一節 生平概述/29
第二節 問題考證/55
第三節 小結/73
第三章 科舉士子的時代轉向:羅秀惠的政治認同/75
第一節 五人上書反對割臺/77
第二節 納撫與協力:邁向日治時期臺籍領導階層/85
第三節 小結/113
第四章 從「傳統文人」到「現代記者」、「小報經營人」:羅秀惠的報業歷程/117
第一節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傳統文人的記者體驗與論述/123
第二節 《黎華報》《三六九小報》《風月報》:記者之外的報業經營/158
第三節 小結/176
第五章 詩文之外的文化資本:羅秀惠的書業經營/179
第一節 詩社與展覽:詩人到書家的游移/187
第二節 現代性、商業、應酬策略:書法中的重層媒合/206
第三節 小結/223
第六章 結論/225
參考資料/231
附錄一 羅秀惠生平年表/247
附錄二 《全臺詩》中「羅秀惠詩選」的補充與修訂/269
附錄三 羅秀惠書法圖錄/325
附錄四 羅秀惠文章輯錄/407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劉庭彰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
研究興趣為臺灣古典文學、臺灣書法史。
曾獲二O一九年國立台灣文學館臺灣文學結出碩士論文獎。
近年發表論文有〈日治時期臺南文人羅秀惠的生平考察〉、〈書道做為精神動員的文化手段-以日治末期《詩報.書道壇》(1943-1944)為例〉、〈跨文化/語言講通與交流:以日治時期台灣板橋林熊光收藏中國書法的路徑為例〉、〈使先人手澤不在外流焉:板橋林家收藏傳統對於林熊光的影響〉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