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東林黨人在世人心目中,主要是忠誠、剛正、偉岸的正面形象,後人對他們普遍抱有同情和崇敬之情。東林的這一形象,有其形成、塑造、接受、傳播、固化的過程。東林活動的明末自然是這一過程的重要階段,而清代官民對這一形象的大體接受、傳播,既前承明末的已有基調,又後啟近當代,影響了近當代對東林、非東林及晚明黨爭是非等問題的評述,到今天仍方興未艾。 本書上編主要考察晚明東林人士及其支持者對東林形象塑造和維護的諸多表現,下編側重探討清修《明史》對東林的書寫情形及因由。《明史》總體上為東林立佳傳,而把跟東林對立的人物歸入《閹党傳》《奸臣傳》,代表了對晚明兩黨及其爭鬥歷史的態度,也極大地影響了後世對這一問題的判定。但其對東林話語的接受與傳播又是選擇性的,即一方面在主流上為東林立佳傳,稱讚東林部分人士的高潔品格和忠義舉動;另一方面其字裡行間也常有所謂“抑揚頓挫”之意,批評東林的講學、結党行為。這主要是清朝從自己的實際需要出發,靈活運用東林這一歷史資源所致。
緒言 上編 講學之士、忠臣義士——晚明東林人士及其支持者對東林形象的塑造和維護 晚明東林人士的講學之士、忠臣義士形象及其塑造 清者自清 ——清除“依草附木之徒” 濁者必濁 ——“痛打落水狗” 不為君者諱 ——東林話語影響下明末諸帝的歷史書寫與形象建構 後繼有人 ——東林後人、複社及其他支持者維護東林形象的努力 “黨人之習氣未盡” ——黃宗羲思想的另一面 下編 隔空傳音——清代晚明史書寫中的東林話語 “抑揚頓挫之間,別有所用意” ——清修《明史》對東林的記載與評價 《明史·楊漣傳》對“移宮案”的記載發微 清修《明史·馬士英傳》修撰考述 明末“盜寶案”考論 張廷玉《明史·閹黨傳》的編撰與政治意蘊 引用文獻 後記
陽正偉 男,1980年年生,湖南瀏陽人,歷史學博士,昆明學院教授,古代文學方向碩士生導師,中國西南邊疆歷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兼任中國明史學會理事、雲南省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昆明市社科聯兼職副主席。 目前主要研究明以來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的變遷,雲南地方歷史文化等問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1項,出版專著2部,在CSSCI、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