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一碗粥,可能是都會男女的時髦夜點,也可能是異國遊子的依依鄉愁;可以讓窮人裹腹、豪門鬥富,也可以是文人的清雅珍味、養生良品。一碗粥裡面有多少的歷史?喝粥,純粹是為口腹之慾,或是文化的投射? 本書談粥的歷史,主要談的是與這種食物有關的文化現象。作為個案研究的主題,粥這樣的食物,很可以反映我們身處的文化中人們與食物的互動關係。從糧食的種類到粒實的烹調,再到食物形象的賦予,歷史上的粥,從來就不是一碗水米混融而已。粥的歷史,包涵的是人們的生活經驗、心態情感,甚至是對健康生命的護衛與渴求。粥的本體是無情之物,但它碰上的卻是有情之人,而屬於粥的文化則正在這場遇合中現身。
文明叢書序 自序 前言――從「早餐Bar」開始的飲食習慣文化探索 西元2001年臺灣的「吃粥商業」 臺北市復興南路的清粥小菜 加盟經營的「食神廣東粥」和「源士林廣東粥」 臺南市的「阿憨鹹粥」和「阿堂鹹粥」 桃園市大興西路上的「鴻記養生粥」 「光泉」與「美極」的「速食粥」 粥的起源――從榖類的粒食辦法談起 考古出土的穀物種類 包在硬榖裡的食物 「炊具」與「用水煮的食物」 一種食品、多種形象 「農家衣食,甚是艱難」――粥的貧苦形象 「粥美嚐新米、袍溫換故綿」――富人碗裡的粥 「此味清切」――粥的清雅形象 吃粥與養生 本草典籍中的米榖品類 早期使用米榖品類的方劑 「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清代曹庭棟的《粥譜》 粥的食療譜系 結語――作為歷史研究的飲食課題
作者簡介 陳元朋 1968年生,臺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講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現為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著有《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唐宋食療概念與行為之傳衍──以《千金.食治》為核心的觀察〉、〈身體與花紋──唐宋社會的文身風尚初探〉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