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1380544 |
定价 |
NT350 |
售价 |
RM54.70 |
优惠价 |
RM48.68 *
|
作者 |
須文蔚
|
出版社 |
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9-12-17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96 页. 21.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需要關心的人。」
「只要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有那麼一群人,懷抱著滿腔熱血,
用十五年的光陰,希望讓數位機會普及到偏鄉的每個角落,
讓偏鄉也如同繁星閃閃發光,
讓不為人知的英雄人物露出,
讓正在發生改變的力量凝聚。
在這座島嶼上,這樣美麗的故事正在持續發生。
十五年前,須文蔚帶著大專資訊志工進入原民部落;兩年後,他接下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的任務,準備帶領大學的團隊,協助花蓮五個社區的電腦教學、文化記錄、產業輔導,還有社會照顧;二○一五年,他的輔導範圍從最北的宜蘭石城火車站到最南的花蓮富里火車站,直線距離兩百六十公里。
這個「深深蹲下,接近土地與人群」的過程,須文蔚與夥伴們一做就是十五年,不是沒有過憤怒與紛爭,但是須文蔚笑著說:「我可以只寫溫暖的故事嗎?」這也讓他寫下一篇又一篇與人相遇的動人故事──富源阿媽們跟不聽話的滑鼠、加灣一對老夫妻想為部落張羅新的電腦教室、頂著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的高材生,不當科技新貴反而窩居故鄉新城樂當大夥的「工具人」……
須文蔚說:「當我述說這十五年來經歷的故事,每一個閃亮的名字都是主角,我和他們一起在宜蘭與花蓮的農村、部落或海濱,共同為明日的機會繼續努力。」協助者與被協助者相遇的點滴,就如同劉克襄在《十五顆小行星》裡所說:「有一些人一輩子,執著地認真活著。他們就像一顆顆小行星,在浩瀚的世界一隅,以各種璀璨獨特的生活經驗,兀自折射出不同的光影和波長。」
本書特色
★ 與偏鄉的小行星們相遇,以數位科技串連台灣最美的風景——人:
溫世仁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需要關心的人。」須文蔚十五年的偏鄉數位化工作中,充分展現了人文關懷。原本冰冷的數位科技,因為連結了眾人的關懷與力量,而在偏遠的角落激發了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故事。就像林立青《做工的人》寫出了底層工人的生命紀實,從這本書裡,也可以找到如同劉克襄《十五顆小行星》所描寫的不同精采人物。
★造夢、追夢與圓夢,用數位科技為偏鄉「找路」:偏鄉的交通大多道阻且長,不但長期資源不足,光是募集電腦都是個難題,加上老人與小孩居多,少有專業的數位教學師資願意駐足偏鄉,還要吸引學生多利用既有的數位教材進行學習,而不是每天沉迷電腦遊戲中。儘管如此,須文蔚帶領的團隊一一設法克服,成功了便繼續努力,失敗了就接受教訓。他們的努力吸引一個又一個當地人挺身付出,最後不僅建構數位課程,教偏鄉的老人與孩子學會使用電腦,更進一步教他們學習拍攝紀錄片、撰寫部落格、廣播製作……甚至幫助偏鄉的無毒農業做網路行銷,運用App進行電子商務、直播拍賣。面對困境,他們設法「找路」,而非駐足不前,最終才能漸漸走出一條路。
名人推薦
簡靜惠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小 野 作家
劉克襄 作家
吳德亮 兩岸知名茶文化作家、詩人藝術家
鍾雲如 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
陳麗明 教育部國語文學科中心執行祕書
王玉萍 寫寫字工作室負責人
陳哲妮 明基友達基金會執行長
許瓊月 潘朵拉美學整形外科總監
好評推薦
要在偏鄉從事志願服務,不能只憑一腔熱血,還得具備十八般武藝,應付各種繁瑣的行政作業體系。須老師帶領的DOC團隊能堅持十五年之久,讓山海間的人們透過數位科技,看見希望與機會。──簡靜惠
在今天一切向錢看的功利社會,區區一位詩人或文學院教授能為臺灣做些什麼?須文蔚做出了最漂亮也最難得的示範,帶領我們進入花蓮、宜蘭各地偏鄉你所不知道的各種時空,讓我們深深感動,對臺灣更充滿信心!──吳德亮
營造數位學習的機會與生活,面對新科技帶來的衝擊,除了硬體設備、資源整合,還需要很多創新的方法和經驗,須老師在偏鄉服務十五年的珍貴資料,無疑是最好的教戰寶典。──鍾雲如
須教授以語文教育與資訊的學術背景,帶領大學生走入村莊與田野,透過志願服務協助在地組織,為社區連結更多社會、企業和政府的資源,讓在地人才有施展的空間,讓更多的偏鄉彷彿若有光,有著豁然開朗的可能。──陳麗明
「讓偏鄉民眾走向數位大道,是我十五年前給自己許下的願望。」十五年不只是一個數字,書裡描述參與者投入的面向與成果豐盛地讓人驚訝,須文蔚老師的願望對社區人的影響,遠遠不只是會使用電腦的各種便利而已。──王玉萍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 看見太陽升起在東海岸 簡靜惠
推薦序 為偏鄉創造機會的詩人 吳德亮
推薦序 偏鄉活水 鍾雲如
推薦序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陳麗明
推薦序 十五年不只是一個數字 王玉萍
1. 迷路的偏鄉
2. 從象牙塔走向山風海雨
3. 山村裡的數位機會中心
4. 無所不在的電腦教室
5. 部落繁星:利用數位影音發展社區媒體
6. 小攝影家圓夢與智慧公益
7. 總愛為弱勢者說故事的牛犁社區
8. 越地方越全球的慢城鳳林
9. 把錢潮帶進左岸:從團購、電商到直播
10. 不只陪伴,要讓銀髮族連結上健康雲
11. 享受左岸風光與人情的旅行志工
12. 帶著花蓮經驗走進蘭陽平原
13. 在地方守護村莊與部落的教師
14. 當我們同在一起:散播智慧的輔導團
15. 還要繼續說的故事:邁向數位包容新世紀
後記 可以只寫溫暖的故事嗎?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須文蔚
1966年生於臺北市。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博士。
曾任《創世紀》詩雜誌主編,《乾坤》詩刊總編輯。創辦臺灣第一個文學網站《詩路》,是華語世界數位詩創作的前衛實驗者,集結創作與評論在《觸電新詩網》。著有詩集《旅次》(創世紀)與《魔術方塊》(遠流)、文學研究《臺灣數位文學論》(二魚)、《臺灣文學傳播論》(二魚);編著報導文學《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遠流)、《臺灣的臉孔》(遠流);合著《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遠流);繪本《月牙公主》(秀威少年)等。於2005年開始擔任大專資訊志工,進入偏鄉服務,2007年開始輔導花蓮數位機會中心,帶著數位科技走進山風海雨邁向第15年,這段豐富之旅,讓他起心動念,寫成《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時報文化)。曾以部落繁星計畫在2009年獲得電子化成就獎「縮短數位落差」類專案優選,教育部大專資訊志工團隊金質獎。並以廣播節目「部落繁星:搶救數位落差大作戰」獲得多項新聞獎。
現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兼任數位文化中心主任、宜蘭花蓮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主任、教育部普及偏鄉數位應用計畫推動團隊主持人。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