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陳 序∕陳立夫 (3) 自 序 (5)
第一章 概 論 1 第一節 治學應具備的基本概念 3 一、立志 樂道 好學 游藝 成技 3 二、審己 才情 性向 好惡 7 三、明勢 學以為利祿 學以求用 學以求真 治學境界 10 四、虛靜 14 五、有恆與耐苦 16 第二節 治學當明學術範圍 17 一、由人類的官能活動分 感性知識 理性知識 自性知識 實踐知識 18 二、由學術的性質分 哲學 科學 文學 19 三、由學術研究的對象分 人統 事統 學統 19 四、國學的範圍 考據之學 義理之學 經世之學 詞章之學 國學的研究法 20 第三節 治學之二要與三事 23 一、二要 功夫 智悟 23 二、三事 學 問 思 27 第四節 治學之十要目及其程序 30 一、治學十要目 發現新理論,建立新體系 發現新方法,樹立 新型範 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解決 整理舊資料,構成新 系統 編輯舊資料,便利研究者 利用舊資料,撰作工具 書 發現新資料,提出新研究 解決新問題,研究舊資料 精選論評,校勘注譯 根據純推理,得出新成果 30 二、治學之程序 學習 明理 懷疑 蒐證 思辨 創獲 表達 47
第二章 讀書與治學 51 第一節 中國典籍之亡佚概況及其影響 52 一、我國典籍淪亡的原因及概況 政治上的摧殘 遭兵匪而喪失 人為的過失 藏書家之斲喪 外人的攘取 52 二、古籍淪喪後的影響 亡 殘 偽 誤 64 第二節 知書、藏書及讀書之程序 71 一、讀書宜知書及書之作者 由史志眾目以知書之撰作及流傳 由提要以知書之內容大要 明版本以知一書之優劣 由 作者以知書之時代意義及價值 71 二、購藏時宜分書之類別 基本書 工具書 專精書 博覽書 77 三、讀書宜知讀一書之程序 由書名作者以知書之性質 由序跋 目錄以知一書之大要 由提要論評以知一書之優劣及價值 翻閱附錄、附註以明一書之專博旁通 明訓詁 辨章句 考 故實 稽旨趣 得精要 80 第三節 一般讀書方法的介紹 89 一、讀書態度之辨正 89 二、古人讀書的方法 閒讀 略讀 精讀 摘讀 抄讀 校讀 點 讀 朗讀 溫讀 分讀 合讀 深求讀書法 立課程讀 92 三、讀書時如何發揮官能功效 109 第四節 經史子集之研讀法 110 一、經部研讀法 明歷代經學遷變之大勢 讀經在通大義 讀經 在考聖王之制作 讀經宜從傳注著手 專守一經一家,以 立根基,然後旁通其他經其他家 110 二、史部研讀法 讀史宜考制度與事實 知豪傑之謀議 考明治 亂興衰之故 讀史宜明時代精神 設身處地與史中人物相 化 讀史應以地理書、輿圖相配合 縱橫聯繫,由史傳入 手 旁求側證,深入研究 118 三、子部研讀法 讀子宜知流別 明各子的異同 講明各家的 遷變 明各子書的精要 127 四、集部研讀法 先讀總集 讀一家之專業 究文體之源流而 得法式 論篇章之法式 因聲求氣 131
第三章 資料蒐集與圖書文物利用 143 第一節 資料蒐集與引證 144 一、理證相資的四種關係 144 二、資料蒐集與利用的原則 蒐集之資料愈周全,愈有助於治學 所獲資料愈直接,所得結論愈與事實相接近 所獲資料愈 正確,所得結果愈接近正確 對資料之瞭解愈深刻,愈有 助於研究 對資料愈熟習,愈有助於研究 145 三、引證的種類 直接證據 間接證據 內證與外證 言證 事證 理證 物證 無證據處求證 以實驗觀察,創 獲證據 147 第二節 圖書資料之蒐集與利用 149 一、圖書館之性質 149 二、國內圖書館簡介 149 三、圖書館之利用 一般性圖書之利用 期刊室之利用 特藏 資料及善本書之利用 微卷之利用 叢書之利用 類書 之利用 方志之利用 譜牒 筆記小說 152 四、圖書館外之資料蒐集法 154 第三節 電腦科技對圖書館的大變革 155 一、電腦簡介 155 二、「雲端」科技和網際網路 157 三、電子書的出版與應用 158 四、圖像照片等的儲存備用 159 五、電腦對傳統圖書館的改變 159 第四節 文物資料的蒐集與利用 160 一、古器物之重要 160 二、二重證據與治學 163 三、文物資料述略 甲骨文 金文 石刻 璽印 錢幣 陶文 簡冊 大內檔案 165 第五節 資料的登錄及管理 175 一、資料登錄之方式 175 第六節 資料之考證 180 一、資料的考證 180 二、辨偽與資料考證的關係 182 三、校勘與資料考證 214 四、考證資料之態度 218
第四章 思維術與治學 241 第一節 構成思想的要素 243 一、構成思想的要素 本能 記憶 經驗 聯想 情緒與態度 語言文字 概念 243 二、思想形成的時期 預備期 潛蘊期 啟發期 證驗期 247 三、思維術的發展述略 傳統邏輯與治學 數理論理學與治學 實驗論理學與治學 辯證法與治學 形象思維法與治學 宏觀法、微觀法與治學 251 第二節 思維術的建立 271 一、分類 分類的重要 類的種類 分類的法則 271 二、性質 同一性 常存性 變易性 274 三、範圍 依時空而劃定範圍 依研究的問題而劃定範圍 依所研究之事物而劃定範圍 276 四、關係 因果關係 對立關係 涵攝關係 明暗關係 278 五、系統 分類清楚 涵蓋無餘 體用兼備 原委分明 286 第三節 分析、綜合與推諭 288 一、分析 何時 何地 何人 何事 為何 如何 288 二、綜合 切合事理 辨別同異 眾端參詳 取決理證 290 三、推論 291
第五章 治學的基本方法 305 一、方法的重要 306 二、國學治學方法述略 308 第一節 治學由無法而有法 316 一、治學方法的形成 316 二、無法而有法的意義 317 三、無法而有法的治學事例 318 第二節 批判法 320 一、批判法之產生 320 二、批判法之運用 依據信證 依據標準及原則 具有歷史 觀點 批判主於裁斷,以明真實 322 三、批判與批評 328 第三節 歸納法 328 一、歸納法之產生 328 二、歸納法之運用 329 三、歸納法運用時應注意者 334 第四節 演繹法 335 一、演繹法之產生 335 二、演繹法之運用 335 三、演繹法運用時應注意者 338 第五節 宗派法 339 一、宗派法之產生 339 二、宗派法之運用 起源期 興盛期 衰微期 蛻變期 340 三、宗派法運用時應注意者 344 第六節 時代法 344 一、時代法之產生 344 二、時代法之運用 345 三、時代法運用時應注意者 348 第七節 問題法 348 一、問題法之產生 348 二、問題法之運用 由發現問題發端 依問題而劃定研究範圍 依問題之範圍作深入之探討 求問題的解決 349 三、問題法運用時應注意者 351 第八節 比較法 352 一、比較法之產生 352 二、比較法之運用 352 三、比較法運用時應注意者 355
第六章 學術論文寫作 361 第一節 學術論文之體例與寫作之基本原則 362 一、論說文之體要 362 二、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 新 真 簡 切 364 第二節 學術論文寫作的程序 369 一、學術論文之種類 專題論文 綜合論文 369 二、決定題目 370 三、蒐集資料 370 四、制定綱要 371 五、融貫資料 綜合資料,確立論點 熟習資料,以便引用 分析資料,整理配置 373 六、文字表達 文體一致 表達真美 文句明確 373 七、修改潤飾 刪除繁冗 彌縫缺漏 文字潤飾 374 八、調理音節 376 第三節 學術論文體例之決定 378 一、命意與組織 提要 導論 正文 結論 378 二、章法與章段 有統攝 有布置 有條理、有附麗 有支分 脈別而相流通 380 三、立論與論式 理論堅強周延 證據堅強確實 考辨解釋明白 立式 破式 立破兼用式 383 四、單式論述與複式論述 並列式 交互式 387 第四節 徵引與附註附錄 389 一、徵引 徵引的原則 徵引之方式 389 二、附註 392 三、附錄 393
第七章 工具書的分類介紹 427 第一節 工具書概說 428 一、工具書的起源及發展 428 二、工具書的重要和應用 429 三、工具書的分類介紹 431 第二節 查書的工具書 432 一、查書目的工具書 432 二、查叢書的工具書 452 三、查論文期刊的工具書 454 四、查文句的工具書 462 五、查工具書的工具書 471 第三節 查文字、詞語的工具書 475 一、查檢文字形音義的工具書 475 二、查詞語詞藻的工具書 484 三、查虛字的工具書 488 四、查專門用語的工具書 491 第四節 查人名、地理、年曆的工具書 497 一、查人名傳記的工具書 497 二、查地理方志的工具書 506 三、查年曆紀元的工具書 510 第五節 查名物制度的工具書 518 一、查典故的工具書 518 二、查事物起源的工具書 523 三、查典章制度的工具書 524 主要參考書目 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