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5659264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优惠价 |
RM40.33 *
|
作者 |
李廣均
|
出版社 |
遠流
|
出版日期 |
2019-10-30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08 页. 20.9.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探討台灣眷村保存的起源、發展與限制,反思台灣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的現在與未來,此一提問又可分為兩個面向來討論。其一,我們該如何理解眷村作為一種文化資產保存對象的出現與盲點,其中有何選擇性與特殊性,又有那些成果與瓶頸?本書採取階級、族群與國族的社會學觀點,以房舍土地、進度成效、參與人士、論述作法為主要觀察對象。其二,我們該如何解析眷村保存的多元文化意義?本書以眷村保存為研究案例,提出一個以多元文化為核心內涵的分析光譜,討論多元文化的概念、類型與爭議,探究台灣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的可能與限制。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序 1949的曲折與脈動
第一章 台灣眷村的起源、改建與保存
1.1 緣起與提問
1.2 起源、改建與保存
1.2.1 眷村起源
1.2.2 眷村改建
1.2.3 眷村保存
1.3 法源基礎與經費來源
1.4 政府組織與民間團體
1.5 方法與資料
1.6 章節安排
第二章 眷村、文化資產保存與多元文化
2.1 眷村研究
2.2 文化資產保存在台灣
2.3 多元文化:理論與爭議
2.3.1 自由主義
2.3.2 批判理論 / 差異政治
2.3.3 國族主義
2.4 小結
第三章 那些眷村(沒有)取得保存機會?——社會學的階級觀察
3.1 入住列管眷村的機會結構
3.2 取得保存機會的列管眷村
3.3 目前眷村保存的主流作法
3.3.1 將軍之屋與日式建物修復
3.3.2 眷村文化資產保存的盲點
3.4 那些眷村 / 房舍被忽略?
3.5 小結
第四章 那些縣市(沒有)展現保存成效?——社會學的族群觀察
4.1 眷村文化園區選址結果
4.2 眷村文化園區推動流程
4.3 後段班 vs. 前段班
4.3.1 新竹縣、彰化縣與雲林縣
4.3.2 桃園市與高雄市
4.4 異數的解釋
4.4.1 台北市
4.4.2 雲林縣
4.5 小結
第五章 那些人士(沒有)推動眷村保存?——社會學的國族觀察
5.1 原眷戶的低度參與
5.2 非眷戶的積極推動
5.3 公務員的依法行政
5.4 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
5.4.1 緩不濟急的官僚通病
5.4.2 日式建物修復與靜態文物展示
5.4.3 人史分離的選擇性保存
5.5 小結
第六章 眷村是如何被保存下來的?——列管眷村文資保存的選擇性與特殊性
6.1 摘要
6.2 眷村保存的社會學分析:階級、族群與國族
6.3 眷村保存的多元文化意義
6.4 研究限制
6.5 代結語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李廣均
生於台南市(1963),成長於屏東、高雄地區,畢業於高雄中學、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1986)。退伍後赴美求學,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校區(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社會學系碩士班(1991)與博士班(1997)。返台後,曾先後任教於東海大學、長庚大學與中央大學,現職為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副教授(2005-迄今)。主要開授課程包括社會學的想像、現代思潮與社會正義、移民與社會:一九四九專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多元文化專題,近年研究興趣主要關注眷村保存、一九四九移民生命歷程等相關議題。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