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給每一個曾經經歷地震的臺灣人
不恐懼的勇氣!
序文 大地震撼的挑戰與面對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 陳宏宇 Chap01、深時間 Chap02、眾石覺醒:從太平洋火環到臺灣活動斷層 2-1火環帶上的地質多樣性之島 2-2改變地震研究史的關鍵事件 2-3繪一張新的臺灣地圖 Chap03、鼓動與爆發:地震帶來的災害與啟示 3-1動盪之島:九二一地震引發的山崩地裂 3-2震出地質敏感帶:○二○六高雄美濃地震、○二○六花蓮地震 3-3海嘯:南亞海嘯與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 Chap04、與震共舞的日常 4-1地震時,建築為什麼會殺人? 4-2校舍耐震補強 4-3臺灣第一高樓如何抗震? 〔專題〕地震危害度分析:融入耐震設計,應用於未來防災 Chap05、科研最前線 5-1最先進的預警系統:地震速報研究者吳逸民 5-2從古地震解析大地裂痕:槽溝研究者陳文山 5-3斷層錯動機制解密:深鑽計畫與井下地震儀 5-4監測海底地震:中央氣象局「媽祖計畫」(MACHO) Chap06、那些人、那些事:九二一重建故事 6-1大學在地方:南投埔里 6-2大家一起的部落廚房:沿著大安溪播種 6-3在地質中毀滅又重生:雲林草嶺 6-4蓋自己的家:霧峰太子吉第 6-5改變一群人的未來:龐大的九二一社區重建關懷體系 〔專訪〕如何運用全國賑災捐款?——訪九二一震災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 Chap07、當九二一再來,我們準備好了嗎? 7-1災害可以管理嗎?臺灣災害管理體系演進 7-2情境防災推動關鍵:地震災損評估技術細緻化 7-3大規模地震模擬讓防災動起來 7-4不能全靠政府:防災社區的重要 〔附錄〕地震常備防災守則 誌謝
合作出版單位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簡稱災防科技中心) 災防科技中心前身是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這個防災計畫也是國家科學委員會(現為科技部)推動的第一個國家型計畫,希冀經由跨領域的整合,推動防災科技研究,並落實於災害防救工作。幾經轉型後,現為科技部下的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延續成立之初的脈絡,持續做為防災科技研發的推動者,並以防災科技支援災害應變作業,將研究成果落實於災害防救的各個面向。近期更致力於以資訊整合的能力,發揮在災害預警技術、災害監測、緊急災害訊息傳遞、大數據分析能力上,深化災防科技研究應用,解決臺灣社會防災需求,發揮以科技守護全臺灣的使命。 作者簡介 林書帆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畢業,在這個特別的系所學到蝴蝶的遷徙是文學,週期表是文學,山脈隆起大陸漂移亦是文學,遂有了本書的文字。曾合著《颱風:在下一次巨災來臨前》,並以合著作品《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獲金鼎獎。 黃家俊 成功大學地球科學所畢業,遊走於地質與藝文之間。《Geostory聽聽地球怎麼說》科普平臺共同創辦人之一,致力於探索更優質的自然科學教育。夢想買一棟鄉下三合院改裝成自然科學工作室。曾合著《颱風:在下一次巨災來臨前》。 邱彥瑜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新聞e論壇特約記者。為了有趣的故事與人而當記者,現職探索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高齡社會。曾合著《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獲金鼎獎,也開鑿出從地質學觀察世界的視角。 李玟萱 九二一後投入南投原住民部落的重建工作,長期以寫作關懷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二○○八年出版《失去你的三月四日》,後改編為電視劇《失去你的那一天》,獲金鐘獎四項提名。二○一八年以《無家者》獲臺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首獎。 王梵 曾就讀臺大圖書館系,倫敦城市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喜愛自然,擔任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志工超過十五年。目前從事出版工作。曾合著《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獲金鼎獎。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