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一位生長在非洲西岸迦納的女孩,每天從水坑裡取滿八桶的家庭用水,需花六個小時。她沒有時間上學。水坑非常污穢,女孩慢慢舀起一瓢後,必須等水從坑中緩緩滲出、沈澱污泥,才能再一次舀取。
滲出極慢,她用生命等候水。
她比世界上的許多孩子都更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她可以沒有上學、沒有玩伴,但家裡不可以沒有水。當地球上先進國家的孩子,在一筆一劃學寫字、一口一聲學語言,她正蹲在水坑旁,一瓢一瓢看著水從大地泌出,一點一滴聽到水最真實的聲音。
水資源日益減少,水需求日益增加,在亞洲,在歐美,在中東,對此有深刻覺知的國家,已經起而行動,因為誰也不願看到未來「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的眼淚」。惜水就是惜台灣,台灣水資源發展至今三百多年,已不再是先民對抗蠻荒、以求生活溫飽的「治水」工程,而必須逐漸演變為與大地生態長相廝守,發展出「利水、愛水、親水」的新惜水文化。
在四十歲的慈濟史裡,水的「被疼惜」,這個非常單純的內蘊,已經盪開了一片十分廣遠的實踐水域。無論國內或海外,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水連結了慈悲與智慧的學習,法譬如水,水是身心的修行。以水的意象來看慈濟,從證嚴法師,而靜思精舍,而慈濟志業體,而慈濟志工,水的修行一以貫之,貫通著一條潺潺流動的精神水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