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蕩的腳,塗鴉的手,書寫的心,觀影的眼,以及記憶的腦。」關於梁正居,攝影家張照堂如是說。 梁正居,以《台灣行腳》攝影集風行於世的攝影家,他鏡頭下的世界,飽含了人文關懷的濃度與溫度。在本書,他化身為「說故事的人」,以犀利、嘲諷、幽默的文字與插畫,縷述一九五○年代以來的台灣市井風情和對岸故鄉的印象與變遷,是一部以新寫實手法呈現時代記憶的力作。 本書以台北記憶、兩岸書寫為二條主要軸線,穿插交織出作者所見、所感受、所動容的時代光影。「台北記憶」主要包含了1950-60年代至今台北大橋頭、中山北路、士林河濱一帶的市井風情畫。「兩岸書寫」則是1980年代中期至今的中國印象和今昔回憶。舉凡市井生活、社會萬象、眷村風味、都市邊緣、舊社區,以及對岸故鄉的印象與變遷,都在他觀察敏銳的視角下,一一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可說是一部以新寫實手法呈現時代記憶的力作。 全書除18篇文章、38張插圖外,還有「1950、60年代市井圖像誌」圖文主題單元。幽默的漫畫式人物,簡筆白描的文字,生動地再現了那個光影分明的樸素年代──小學生、酷樣中學生、牛車老漢、小混混、大流氓、路邊乞丐、警察、眷村外省人、美國黑白大兵和吧女,再搭配路邊比賽剖甘蔗、小丑騎單輪、港都風雲電影看板宣傳車、野台作戲、大橋頭、收酒矸等場景……搬演了一齣齣悲喜揉雜的人世街頭劇,精采猶如紙上電影。
作者簡介
梁正居,原籍遼寧省新民縣滿都戶,1945年1月1日生於四川重慶,1948年由沉陽往南京、經上海,於1949年秋冬抵高雄,往台北,居住?公圳附近、台北大橋頭與中山北路之間,士林基隆河畔以及南投縣農村市鎮。 自小喜歡畫畫、玩泥巴,觀看工人修理機器和農人勞動的工作。小學五年級至初中二年級,間或作連環圖小畫工、球場童工,高中做各式畫工、製沙盤模型、仿古畫作至藝專畢業。高二時曾獲國際學生水彩獎,藝專時獲省展雕塑二獎。 1967年至1986年間的工作有:國民中學教美術、花蓮石材工藝設計、Echo(漢聲)月刊攝影 、China Post、Business & Weekly、Economic News Weekly、時報雜誌海外版、聯合文學、漢光文化之攝影、設計或採訪撰文。攝影、撰文與插畫等作品先後刊於:長橋月刊、中時人間、聯合副刊、自立副刊、台日副刊、大地地理、經典月刊及其他刊物。 喜歡觀察和人有關的事或現象而常常忘記吃飯。攝影至今三十三年,集中在人文生活與環境記錄報導,喜愛大自然,不知不覺漫步七十餘座高山,因而拍攝了一些自然景觀照片。 梁正居(1945-),台灣中堅輩攝影家。1970年代開始,走遍台灣的大城小鄉,留下許多珍貴的時代記憶,《台灣行腳》、《台灣飛行》是他廣受好評的重量級攝影集。他鏡頭下的世界,飽含了人文關懷的濃度與溫度,是台灣紀實攝影家裡頭極具人文與知性分量的一位。 1980年代,梁正居從台北移居埔里,繼續用鏡頭、用筆(文筆+畫筆)來表達他看到台灣社會,作品屢見於報章,可說是埔里知名的人文地標之一。 因自幼喜愛繪畫,以及國立藝專的藝術訓練背景,梁正居的繪圖自成一格。他的散文生動、幽默,往往揭露社會人情種種光怪陸離可說或不可說者,配上辛辣嘲諷的插畫,令人讀不釋手,捧腹開懷。1990年代以來,常發表於中時人間副刊、聯合副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