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推薦序 【第一章】連結:位合一名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生,成了一個社會科學家? 人工耳蝸植入可以提供失聰者「聽見聲音的能力」,卻不保證他們能「聽懂聲音的意義」。一個人是否能發揮本身的最佳潛能,擁有良好的長期學習表現, 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能否以親子對話,為孩子建構豐富的早期語言環境。 【第二章】第一個字:親子對話的先驅 以往觀點認為,孩子學習能力的高低,取決於家庭社經地位; 然而,一項前所未有的先驅研究指出: 兒童三歲前接觸的話語數量與品質,影響腦部的發展與處理速度, 而這正是造成學習落差的關鍵。 【第三章】神經可塑性:航行在腦科學的革命浪潮 從出生到三歲前,我們的大腦處於神經可塑性的顛峰,具有學習各種語言的無限潛力。 在這發展的關鍵時刻,智力成長所需的社交營養,需要靠「父母的語言」供給。 生命早期的優質親子互動,將奠定孩子未來的學習優勢。 【第四章】親子對話的力量:從語言道命的展望 科學證實,一個人要發揮基因遺傳的潛能,有賴於生活經驗所建構的神經連結, 父母的說話與方式,將深刻影響孩子在數學、空間、讀寫等表現, 甚至決定了自我調整、面對壓力、同理、恆毅力等人格特質。 【第五章】三T原則:為最佳大腦發展奠定基礎 有鑑於早期語言環境的重要性, 「三千萬字計畫」團隊提出基於科學的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 透過詳盡的方法與實例,幫助家長在不同場合, 有效協助孩子發展大腦,達到最佳成長狀態。 【第六章】社會影響:神經可塑性科學,能帶我們去哪裡? 每個家庭的教養目標大都相似,就是希望孩子快樂且茁壯成長; 無論什麼社經地位的父母,都有能力開發孩子的大腦。 關鍵在於,家長與社會是否意識到「父母的語言」舉足輕重, 並且付諸行動,直到改變發生。 【第七章】傳播訊息:下一步 美國最大的未開發資源是「兒童」,其次是「親子對話」。 「三千萬字計畫」的目標在於, 以具體課程與方法推廣育兒文化,讓所有孩子發揮最佳潛能。 今天對兒童的一切付出,都是對國家未來的投資。 附錄:學前教育組織 謝辭
作者簡介 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 醫師、教授、三千萬字計畫創辦人兼董事。該計畫是芝加哥大學醫院根據科學證實,早期語言接觸對發展中的孩子至關重要,所提出的研究專案。薩斯金醫師曾以「專案創新傑出領袖」獲頒芝加哥大學教師表彰獎。目前居於伊利諾州芝加哥。 譯者簡介 王素蓮 輔仁大學社會系學士,輔修英國文學,紐約長島大學企管碩士。曾任職信誼基金出版社、講義雜誌、天下文化、數位時代雜誌。現從事文字工作。曾獲國科會研究創作獎,譯有《如何吞下一頭大象》、《甘特寓言》系列叢書十五本、《別找我麻煩》(合譯)、《交個朋友吧》、《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翻轉學習》、《沒人懂你怎麼辦》、《你到底是誰》、《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等書。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