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作者序一∕陳榮華 作者序二∕杜保瑞
導言:哲學思考簡介 一、哲學的課題 二、哲學思考的性格
第一章 論證(argument)與定義(definition) 一、論證 二、定義
第二章 基礎論(foundationalism)與融貫論(coherentism) 一、知識三條件 二、兩種組織信念的方式 三、兩種信念體系的性格 四、基礎論與融貫論的互相批評 五、不同的價值與目標
第三章 倫理學基本概念 一、倫理學的課題 二、六種不同的價值取向 三、結論
第四章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一、效益主義的終極目的:快樂與幸福 二、行為效益主義和規則效益主義 三、從計算後果的廣度(extent)區別不同的效益主義 四、對效益主義的批評
第五章 義務論(deontology) 一、康德倫理學與無上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 二、無上命令的三個陳述方式 三、動機說(motive theory) 四、對義務論的批評
第六章 德性倫理學 一、德性與生命的整體性 二、人的有限性 三、生命的基本德性 四、對德性倫理學的批評
第七章 人格成長理論 一、自我成長理論的基本概念 二、自我發展論:沙特的存在主義 三、自我實現論(self-realization theory)
第八章 儒家修養論 一、本體工夫 二、工夫次第 三、境界工夫 四、要求作工夫 五、語錄 六、結論
第九章 道家修煉論 一、老子的工夫修養論 二、莊子的工夫修養及修煉論 三、列子的工夫修養及修煉論 四、河上公的工夫修煉論 五、結論
第十章 佛家修行論 一、原始佛教的八正道工夫修行觀念 二、《四十二章經》捨離欲望的工夫修行觀念 三、《大乘起信論》的六度工夫修行觀念 四、禪宗的工夫理論 五、結論
第十一章 形上學簡介及基本概念 一、二元論、物理論及唯心論 二、物質與心靈的基本差異 三、心靈的獨特性格 四、心靈治療及其相關問題 五、結論
第十二章 物理論(physicalism) 一、表式與事實(expression and fact) 二、嚴格的物理論:物理事件是唯一的實有 三、行為主義:心靈語詞與行為性向 四、折衷的物理論:心靈事件其實是物理事件 五、對同一論的批評 六、心理健康問題
第十三章 唯心論(idealism) 一、唯心論的兩個論證 二、嚴格的唯心論 三、折衷的唯心論 四、事物的繼續存在 五、沒有表象與實有之區分 六、心理健康問題
第十四章 心身二元論(mind-body dualism) 一、嚴格的心身二元論 二、折衷的心身二元論 三、批評 四、心理健康問題
第十五章 概念思辨的存有論 一、談概念範疇的存有論的兩種進路 二、概念範疇研究的形上學意義 三、作為存有類項的概念範疇 四、扮演抽象功能的概念範疇 五、建構理論的概念思辨的存有論 六、老子論道的概念思辨的存有論 七、宋明儒者的概念思辨的存有論 八、結論
第十六章 價值意識的本體論 一、儒家的本體論 二、道家的本體論 三、佛教的本體論 四、結論
第十七章 具體時空的宇宙論 一、儒家的宇宙論 二、道家的宇宙論 三、佛教的宇宙論 四、結論
第十八章 知識論簡介與懷疑論(skepticism) 一、懷疑論與幻覺論證 二、表象與實有(reality) 三、笛卡兒的懷疑論論證 四、懷疑論與別人心靈
第十九章 事物的知識 一、事物的絕對無誤知識 二、事物的可靠知識
第二十章 別人心靈的知識 一、類比論證(the argument from analogy) 二、行為主義(behaviorism) 三、行為主義的困難 四、日常語言分析與別人心靈第
二十一章 實踐哲學的解釋架構 一、實踐哲學的知識論課題 二、解釋架構的理論意義 三、實踐哲學的四方架構與存有論 四、宇宙論系統的哲學問題 五、本體論系統的哲學問題 六、工夫論系統的哲學問題 七、境界論系統的哲學問題 八、存有論系統的哲學問題 九、結論
第二十二章 客觀性與適用性問題 一、實踐哲學的客觀性問題 二、實踐哲學的適用性問題
第二十三章 檢證性與選擇性問題 一、實踐哲學的檢證性問題 二、實踐哲學的選擇性問題 三、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