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旨在從經濟學研究臺灣經濟發展軌跡的深層次結構性因素,在剖析臺灣產業結構與金融結構的基礎上,對未來臺灣經濟發展趨勢和方向做出分析和判斷。 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有效配置資源,從個量分析、總量分析、產業分析的研究角度出發,形成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三種理論框架。本書重點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對臺灣產業結構的演變進行深入探討。一般說來,經濟增長主要有三個途徑:增加要素投入以擴大產量、創新技術和制度以提高生產效率、升級產業結構以優化資源配置。在給定要素投入量、技術水平和現有制度框架内,透過將資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產業中去也可以獲得經濟增長,因此優化產業結構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研究臺灣產業結構問題的文獻主要沿兩條思路展開。一條是從整體上研究臺灣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的互動關係,臺灣學者研究相對較多,另一條是從局部上研究臺灣經濟具體產業或部門經濟發展,大陸學者的研究多屬此類。本書較具特色之處是以比較優勢分析方法為主線,全面分析臺灣產業結構變動和產業政策調整,對臺灣產業結構迅速變動的原因做出實證分析。 本書研究方法採用以實證為主、實證與規範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臺灣產業結構的演進及與金融結構的關係離不開實證分析。經濟學方法論近300年來的發展經歷了前實證主義、實證主義、證偽主義、歷史主義四個階段,近年來實驗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的崛起,使正統經濟學方法論大為拓展,但由于實證的經濟學方法論始終保持不可替代的旺盛的生命力,且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解釋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完全避開價值判斷,因此本書仍以實證方法為主,輔之以規範方法。在一些實證部分,本書分別建立了簡單的理論模型,並以10餘萬個可信的臺灣經濟數據進行計量分析,以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本書共分九章。前四章集中探討臺灣產業結構及產業政策演變的動因與影響,接下來四章重點分析臺灣金融結構的現狀與變動趨勢,最後一章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後的臺灣產業與金融發展形勢作出展望。具體結構是:第一章回顧與梳理比較優勢分析方法和產業結構變動理論,進而解釋臺灣主導產業更迭的動因。第二章在綜述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和產業空洞化理論之後,分析臺灣產業外移的動因及影響,並透過建立對外直接投資與產出的關係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第三章同樣以比較優勢的分析方法解釋臺灣產業内部如何實現不斷升級。第四章從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角度分析政府行為對臺灣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第五章全面梳理和分析臺灣金融體系,對島内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進行詳細介紹。第六章對臺灣金融結構的發展演變與最優金融結構的内容進行分析。第七章對臺灣金融改革進行總結,分析其經驗與教訓。第八章探討兩岸金融交流的發展、影響與趨勢。第九章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後的臺灣產業與金融發展形勢進行前瞻性分析。
前 言 第一章 臺灣產業交替 第一節 臺灣產業交替發展脈絡 15 一、臺灣產業交替的發展過程 15 二、臺灣產業交替的變動特點 18 第二節 產業交替的理論架構 21 一、產業結構分類方法 21 二、產業交替規律理論 23 三、產業交替的影響因素 31 四、比較優勢分析方法 34 第三節 臺灣產業交替的比較優勢分析 36 一、產業交替模型 36 二、臺灣比較優勢變動的經驗檢驗 37 三、比較優勢理論的發展 41 四、兩岸比較優勢差異的成因與效應 47 第二章 臺灣產業外移 第一節 臺灣產業外移發展概況 51 一、對外投資發展階段 51 二、投資動因與方式 55 三、投資結構與分布 58 四、企業形態與變化特徵 60 第二節 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架構 62 一、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概念界定 62 二、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發展 66 三、統一的比較優勢分析框架 78 第三節 臺灣產業外移的比較優勢分析 81 一、產業外移模型及臺灣經驗檢驗 81 二、產業外移是否造成臺灣產業空洞化 84 三、臺灣企業的「技術升級替代型FDI」 97 第三章 臺灣產業升級 第一節 臺灣產業升級基本情況 113 一、代工角色的形成和轉變 113 二、電子業產品升級過程 117 第二節 產業升級的理論架構 122 一、規模經濟思路 122 二、雁行理論思路 123 三、兩種思路的交叉點 129 第三節 臺灣產業升級的比較優勢分析 134 第四章 臺灣產業政策 第一節 關於比較優勢策略的爭論 141 一、西方學者的爭論 141 二、中國大陸學者的爭論 143 三、適度逆比較優勢策略 145 第二節 適度逆比較優勢策略的國際經驗 148 第三節 臺灣產業政策的比較優勢分析 157 一、臺灣經濟政策的演變脈絡 157 二、臺灣的適度逆比較優勢策略 160 三、臺灣產業政策的新階段——「產業創新條例」 165 第五章 臺灣金融體系 第一節 臺灣金融主管機關 175 一、「中央銀行」 175 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77 三、「農業委員會」農業金融局 178 第二節 臺灣金融機構 179 一、間接金融機構 179 二、直接金融機構 191 三、地下金融機構 218 第三節 臺灣金融市場 223 一、股票市場 223 二、期貨市場 272 三、外匯市場 279 四、貨幣市場 282 五、債券市場 285 六、境外金融市場 289 七、「政府基金」 290 第六章 臺灣金融結構 第一節 金融結構理論 299 一、金融結構與金融深化 299 二、金融結構與經濟發展 303 三、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 305 第二節 臺灣金融結構演變 312 一、由間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轉變 312 二、由中小銀行向大銀行演變 314 第三節 臺灣最優金融結構 315 一、臺灣產業結構與金融結構的關係 315 二、臺灣最優金融結構的實證分析 319 第七章 臺灣金融改革 第一節 金融改革的過程 325 一、前期金融改革 325 二、第一次金融改革 327 三、第二次金融改革 329 四、第三次金融改革 333 第二節 金融改革的重點 334 一、整合金融機構 335 二、強化金融監督管理 339 三、健全存款保險機制 345 四、順暢金融重建基金運作 346 第三節 金融改革的目標 348 一、亞太金融中心的提出與發展 348 二、建設亞太金融中心的條件 349 三、臺灣建設亞太金融中心的努力方向 352 第八章 兩岸金融交流 第一節 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的發展 355 一、貨幣往來 355 二、資本往來 363 三、機構往來 375 第二節 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的現狀 381 一、兩岸簽署金融監督管理備忘錄 381 二、兩岸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管理規定 387 三、兩岸金融機構合作的互補潛力 393 第三節 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的前景 402 一、兩岸金融一體化的內涵 402 二、研究文獻與實施階段 405 三、總體構想與推動方向 409 第九章 ECFA後的臺灣產業與金融 第一節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 417 一、兩岸經濟往來的發展進程與特點 417 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 430 三、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影響 440 第二節 ECFA後的臺灣產業與金融發展 456 一、ECFA後的兩岸經濟關係發展路徑 456 二、ECFA後的兩岸產業合作 464 三、ECFA後的兩岸金融合作 474 第三節 結論 489 參考文獻 英文論著部分 495 英文論文部分 496 中文論著部分 501 數據資料來源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