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近代史上的中、西、新、舊,各自都有其獨立的意義,不過相互依存的一面似更顯著。中西和新舊之間的關系,尤更密切而糾結。在某種程度上,正因中國在對外競爭中的屢屢失利,「中西」的認同已帶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承載著強烈的價值判斷,才逐漸被更超越的「新舊」所取代。從清末到民初,一方面新舊中西之間的緊張在持續,同時也有一些讀書人試圖淡化或超越其間的認同色彩。本書從當時人的認知入手,結合豐富的歷史文獻,展現出這一過渡時代多元競爭的思想史風貌,極具史學價值。
自序 1 上冊 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國:清末民初思想與社會的權勢轉移 1 一 思想權勢轉移:從西學不能為用到中學不能為體 4 二 社會權勢轉移:從士到知識人 11 三 社會權勢再轉移:知識人的邊緣化與邊緣知識青年的興起 25 近代湖南區域文化與戊戌新舊之爭 45 一 從邊緣走向中央的湘學 46 二 後湘軍時代湖南的守舊與趨新 53 三 近代湖南排外的實際與迷思 62 四 餘論:官紳的互動與競爭 68 思想觀念與社會角色的錯位:王先謙、葉德輝與戊戌前後湖南新舊之爭 77 一 引言 77 二 舊中有新:王先謙、葉德輝對國情的認知 83 三 由新轉舊:舊派人物反戈一擊的關注所在 96 四 餘波 117 他永遠是他自己——陳獨秀的人生和心路 121 一 發出時代的聲音 122 二 從國家到個人的覺悟 128 三 從文學到倫理的文化革命 132 四 從康、梁到胡、陳的時代轉折 136 五 走向行動的政治革命 141 六 一生定位 146 下冊 文學革命的社會功能與社會反響 151 一 引言:《新青年》的溝通作用 152 二 「我們」與「他們」的困擾 155 三 新文學作品的實際讀者 165 林紓的認同危機與民初的新舊之爭 171 陳獨秀與「五四」後《新青年》的轉向 197 一 「五四」前後的《新青年》 198 二 北大的學科調整與京城的新舊之爭 203 三 在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陳獨秀 215 四 《新青年》的轉向 221 五 《新青年》編輯部改組風波 229 六 餘論:「五四」比我們認知的更豐富 236 課業與救國:從老師輩的即時觀察認識「五四」的豐富性 241 一 引言 241 二 蔣夢麟對「五四」的即時觀察 243 三 老師輩一年後的反思 250 四 救國和讀書怎樣兩全? 257 五 社會模範的自制能力 262 六 餘論:進一步認識「五四」的豐富性 269 從科學與人生觀之爭看後「五四」時期 對「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 277 一 論戰雙方的動機 279 二 進化論與作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學」 290
作者簡介 羅志田 1952年生,四川大學歷史系七七級畢業,新墨西哥大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先後在四川師範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歷史系任教,現任四川大學傑出教授。新書有《經典淡出之後:20世紀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三聯書店)、《道出於二:過渡時代的新舊之爭》。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