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0193988453 |
定价 |
NT550 |
售价 |
RM85.90 |
作者 |
徐賁
|
出版社 |
牛津大學
|
出版日期 |
2012-12-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640 页. 23.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美麗新世界》中描繪的那個國家是不需要有國民教育的,因為那裡的國民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培育好了。那些是一種基因教育。
美國作家Lois Lowry的《記憶傳授人》描繪了另一種理想的國民教育,從每一個兒童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每個家庭都是按國家計劃的模式組成的。於是,每個人都在適合他的位置上成為安份守己的國民。
教育是一個美好的字眼,教育是人類的一種像飲食一樣自然的需要,《詩》曰「飲之食之,教之誨之」,教育是為了讓人明白道理。最早的雅典國民教育是讓人民學會可以賴以為生的手藝。共同體成員的教育是為了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共同生活,不是為了讓統治者能更方便,更隨心所欲地統治他們。
現代的國民教育,當它是民主的公民教育時,可以幫助人民變得更智慧,更有自我治理的能力。然而,當它是專制統治的臣民教育或黨民教育時,它卻使人民變得愚昧、順從。我們關注國民教育,期待的是第一種,同時也需要警惕第二種。
公民教育的核心概念是「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3條規定「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這是一種對公民的法律定義。在法定意義的公民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社會-政治意義上「公民」,本書討論的是怎樣把「國民」培養成為「公民」的教育。
作者簡介
徐賁
曾就讀於復旦大學,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蘇州大學外文系,現任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後現代和後殖民》、《文化批評往何處去》、《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人以甚麼理由來記憶》、《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在傻子和英雄之間:群眾社會的兩張面孔》、《甚麼是好的公共生活》、《公共說理十八講》(即將出版),編有父親的回憶文集:《復歸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 前言 公民教育和民主政治 1.斯巴達國家主義教育的教訓 2.「善」和「法」的教育 3.從「高貴的羅馬人」到帝國的官僚 4.文藝復興時期君主教育和人文教育 5.從古典共和到美國民主共和教育 6.美國早期大眾文化中的共和教育 7.美國建國初期公民社會和傑弗遜的「民主教育」理念 8.安份守己的國民與民主的公民教育 9.「成人兒同」將成為怎樣的成人 10.公民教育與黨化教育 11.二十世紀的宣傳 12.納粹德國的黨國主義教育 13.德國納粹的宣傳和國民再造 14.東德的「宣傳教育」為何不能成功? 15.沉默和失憶的國民是怎樣教育成的 16.罪、恥、懼與道德教育的困境 17.公民社會需要說理教育 18.「好生活」的教育 後記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