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0198002086 |
定价 |
NT510 |
售价 |
RM79.70 |
作者 |
容世誠
|
出版社 |
牛津大學
|
出版日期 |
2012-12-01 |
装订 |
精裝. 部份全彩. 334 页. 23.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探索、整理、思考粵劇文化史和香港電影的方向進路。就討論課題來說,全書涵蓋三個範疇:舞臺粵劇、粵曲唱片和粵劇電影;就歷史時段來說,從十九世紀末 (香港妓院的曲藝演出),一直伸延到1960年代(香港電影《大紅袍》和《李後主》),題材幅度廣闊,年份覆蓋超過半個世紀。整體來說,全書章節圍繞「粵劇藝術」和「粵劇電影」兩大主題。傳統上前者以「紅船」為象徵標記,後者則是「水銀燈」(電影製作)下的文化產品。本書取名《尋覓粵劇聲影:從紅船到水銀燈》,這是第一層含義。
本書特色
★ 無論您是否粵劇戲迷,本書必定是您認識這國家文化遺產的最佳著作。
作者簡介
容世誠
香港大學中文系文學士,哲學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專攻中國戲曲。現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講授「中國戲劇」、「元明戲曲」、「中國文學和出版文化」等課程。研究興趣包括晚明戲曲、粵曲社會史、新加坡華族戲曲史、香港出版和電影文化史等。出版專著包括《戲曲人類學初探》、《粵韻留聲:唱片工業與廣東曲藝 (1903–1953) 》。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尋覓粵劇聲影:從紅船到水銀燈 序言
1「聲光化電」對近代中國戲曲的影響 2「第三類型接觸,第三類型戲曲」──戲曲唱片與戲曲研究 3「進入城市;五光十四」──1920年代粵劇探析 4從《璇宮艷史》到《璇宮艷史》──荷里活電影與五十年代粵語戲曲片 5粵劇文化史脈絡中的靚次伯──從「新國華」到「勝壽年」(1923─1941) 6女班時期的任劍輝──「太平戲院」文物資料閱讀札記 7粵劇書寫與民族主義──芳腔名劇《萬世流芳張玉喬》的再詮釋 8文武共體,雌雄同在──談任劍輝的《大紅袍》 9「還魂之旅」──湯顯祖;白雪仙;白先勇 10「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六十年代香港粵劇電影的初步觀察 11在「中聯」和「先鳳鳴」 之間──五十年代粵劇電影和香港粵劇的改革工程 12走入本土;圈地拓展──邵氏在東南亞的娛樂產業
「附錄」 晚清香港妓院與廣東曲藝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