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6-「宗教怎麼來的?為什麼人會相信看不見的神?」:寫給所有人的宗教入門書
|
|
Weltreligionen: Basiswissen zum Mitreden |
|
|
|
|
|
|
|
|
ISBN |
9789863446118 |
定价 |
NT299 |
售价 |
RM46.70 |
优惠价 |
RM40.16 *
|
作者 |
布克哈德・懷茲
|
译者 |
王榮輝 |
出版社 |
麥田
|
出版日期 |
2018-11-29 |
装订 |
平裝. 雙色印刷. 160 页. 14.8.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电子书试读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_世界宗教篇※
▌榮獲德國閱讀推廣協會「青少年通俗專業書籍獎」▌
.為何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要爭奪同一個聖地?
.為什麼有些猶太教徒會在頭上戴頂小帽?
.穆斯林必須做《古蘭經》中所說的事嗎?
.佛教徒與印度教徒有何差異?
.什麼是「瑜珈」與「業」?
在這個無國界的世界裡,倘若我們對其他宗教有所認識,
不僅能促進和諧,對自己也會有更多的了解。
黃克先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專文導讀
蔡源林 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元尉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鄭仰恩 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兼任教授──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倫理學課程的必讀教材!」──《最新青少年文學》(Jugendliteratur-aktuell)
★「這本書專為青少年而寫,但成年人也能從中找到許多有趣的答案。」──《Paulinus》
★「一本能喚起理解的書,若無這樣的理解,奢言真正的寬容。」──《西德匯報》(Westdeutsche Allgemeine Zeitung)
● 為什麼了解不同的宗教是如此重要?
台灣的社會多元開放,能夠海納擁有不同文化與宗教背景的人。這雖然有趣,能夠擴大我們的視野,但卻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與衝突。所以,了解這些背景,可說是極為重要。因為當我們對其他宗教有愈多的認識,也就愈能以寬容的態度,去對待與你有著不同信仰的人。
本書承繼「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系列一貫風格,以簡單明瞭的語言,搭配生動有趣的插畫,在具體明白的提問中,為年輕讀者清楚說明與世界各大主要宗教有關的種種事實及整體脈絡。作者文筆流暢,內容難易適中,主題面面俱到;描述宗教的方式十分宜人,不會令人反感。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處理這些嚴肅且複雜的題目時,仍能讓讀者不失閱讀的樂趣。這是一本內容充實、深入淺出的宗教入門書,不僅適合在學的青少年,更是所有人的入門書。
● 理解宗教是什麼以及不同宗教的面貌,成為培養新一代公民、向下扎根之工作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書可說是一本很成功的認識宗教的入門書籍。它涵蓋了世界幾個主要宗教,甚至有一章是與我們的文化切身相關、源於中國的華人宗教。同時,每一部分採用對宗教了解有限的人常會提出的問題做為開頭,藉此引介各宗教傳統裡的各種有趣典故及歷史事件,結合宗教徒日常生活的經驗與需求,讓讀者在脈絡中理解並能感受到,宗教是種實際被各種文化及地區內的人們活出來的產物,而非只是龐大、古板、專制的一套枯燥知識及古怪作法。作者也同時呈現,宗教律令及儀式之所以如此,大多跟宗教徒身處的社會脈絡、人文風俗、物理環境息息相關,亦回應一個實踐信仰的人本身的生物需求、美感經驗、倫理堅持、文化慣習。如此,讀者即使不信仰或認可某教,但基於同屬於人的前提,仍可同理信仰者的考量及作為。──黃克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
|
|
|
|
|
|
|
|
|
|
|
|
|
|
目錄
總導讀1 「借鏡」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總導讀2 一份給青少年參與社會討論的基礎知識 陳中芷(德國畢勒佛大學、維藤.赫德克大學文化反思學院歷史系博士生/自由寫作者)
專文導讀 從人們的生活認識宗教 黃克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前言
◎第1章 什麼是宗教?
.為何對於宗教有所了解是如此地重要?
・到底什麼是宗教?
・宗教會傳授些什麼?
・宗教的故事都是些胡說八道的廢話嗎?
・究竟為何人們會說「日安」?
・信徒從何得知他們應該遵循什麼?
・什麼人在宗教裡有話語權?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一個宗教到底有多少的追隨者?
◎第2章 一神論宗教
.人們需要一位神明才能解釋這個世界嗎?
・猶太教徒、基督徒與穆斯林──是親人還是仇敵?
・為何猶太教徒、基督徒與穆斯林只相信一位神?
・創世故事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一神論宗教如何面對災難?
・信徒從何得知神對他們有何要求?
・一神論宗教的神公正嗎?
・惡魔和地獄是怎麼回事?
◎第3章 猶太教
.一個宗教,一個民族?
・人們可以只因出生而成為猶太教徒嗎?
・重點在於信仰?這點不適用於猶太教徒
・為何有些猶太教徒會在頭上戴頂小帽?
・以色列的十誡是怎麼來的?
・一週七天是猶太教徒發明的嗎?
・在猶太教徒看來,上帝是如何創造這個世界?
・從前我們全是素食者嗎?
・為何猶太教徒要將奶和肉分開?
・為何猶太教的男孩得要行割禮?
・猶太人從何時起算是成年?
・猶太婚禮如何舉行?
・為何猶太人會於秋季時在陽台上搭個小屋?
・猶太人在哭牆邊哭訴些什麼?
・逾越節所要紀念的是什麼?
・誰在贖罪日和解?
・以色列是個猶太人的國家嗎?
◎第4章 基督教
.基督徒真的只相信一位神?
・對於基督徒來說,是相信上帝重要、還是行善重要?
・基督徒如何看待《聖經舊約》?
・如何才能成為基督徒?
・誰是拿撒勒的耶穌?
・什麼是基督教的聖誕節?
・基督徒真的相信耶穌的母親是個處女嗎?
・基督徒必然愛好和平嗎?
・聖徒有什麼重要性?
・罪會遺傳嗎?
・基督徒必須時常告解嗎?
・基督徒在聖餐禮中都吃些什麼?
・十字架是什麼?
・耶穌真的曾經死而復生嗎?
・什麼是東正教徒與天主教徒?
・應該說是福音教派還是反對教派?
・為何人們要蓋那麼巨大的教堂?
◎第5章 伊斯蘭教
.一個極其簡單的宗教有著怎樣的面貌?
・「伊斯蘭」是什麼意思?
・如何才能成為穆斯林?
・宣禮員都在吟詠些什麼?
・穆斯林必須做《古蘭經》所述之事嗎?
・遜尼派到底是什麼人?
・伊斯蘭教是否要求砍斷小偷的手?
・伊斯蘭教的婦女是否受到壓迫?
・伊斯蘭教是否也有類似「洗禮」的儀式?
・穆斯林在禱告時都會做些什麼?
・穆斯林必須佈施多少錢給窮人?
・齋戒月究竟是什麼時候?
・除了齋戒月,穆斯林還有哪些節慶?
・前往麥加朝聖會發生什麼事?
・如何區分什葉派與遜尼派?
・為何德爾維希要不停地旋轉?
・穆斯林是否必須發動聖戰?
・伊斯蘭教是種暴力的宗教嗎?
◎第6章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不是一種宗教?
・印度教徒講述些什麼?
・什麼是「瑜珈」與「業」?
・印度教徒負有怎樣的責任?
・印度教徒會慶祝什麼節慶?
・什麼是生命法則?
・種姓到底是什麼?
・印度教徒信奉神明嗎?
・印度教有些什麼神明?
・印度教徒是否會膜拜神像?
・印度教的婦女是否受到壓迫?
・什麼是世界靈魂?
・為何某些印度教徒總在念誦「哈瑞奎師那」?
・為何印度教徒不吃牛?
◎第7章 佛教
.人們能否利用「業」搞政治?
・人們能否在另一個人身上重見某位亡者的靈魂?
・佛陀是誰?
・佛教徒是悲觀論者嗎?
・是否有過以佛教之名發動的戰爭?
・佛教徒與印度教徒有何差異?
・十二歲的我們與八歲的我們是同一個人嗎?
・要如何才能成為佛教徒?
・佛教的寺廟具有怎樣的外貌?
・為何某些佛像會有許多的手臂?
・人們如何才能前往純淨的國度?
・喝茶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第8章 中國的宗教
.中國人到底多有宗教性?
・關於遠古時期,中國人都訴說了些什麼?
・孔子教導了些什麼?
・人們應該順著自己的直覺嗎?
・儒家是不是一種宗教?
名詞解釋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布克哈德・懷茲Burkhard Weitz 1965年生,幼時曾居住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恆。高中畢業後,先後於畢勒費爾德、漢堡和阿姆斯特丹修習神學,並前往美國費城修習比較宗教。在培訓成為牧師的期間,曾於多所普通中小學教授宗教課程。1999年,進入《週日德意志匯報》(Deutschen Allgemeinen Sonntagsblatt)擔任記者,其後轉往基督教雜誌《基督月刊》(Chrismon)服務。做為自由撰稿人,亦為神學專業文獻撰寫評論以及報章雜誌撰稿。目前與妻子和兩名子女定居於法蘭克福。
譯者簡介
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o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
繪者簡介
薇瑞娜・巴浩斯Verena Ballhaus 出身德國劇場和演藝世家,從小展現出對線條造型和顏色極高的天分,畢業於慕尼黑美術學院,是童書與青少年叢書插畫界中極具分量的老手,偶爾也創作讀本。作品獲獎無數,包括「德國少年文學獎」的肯定。
相關著作:《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1─「一個人值多少錢,誰是現代奴隸?」:捍衛權利的基本知識》《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2-「政治人物可以說謊嗎?良心要多少才不算太多?」:參與討論的基本知識》《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3-「你只是單純活著,還是有在動腦?」:質疑所謂理所當然的事》《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4-「什麼是難民、族群融合、庇護政策或仇外心理? 」:看見他人困境的理解能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