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先秦兩漢儒家思想的發展,經歷一個高低起伏的歷史,值得重新注視。加上近年利用出土文獻的大量發現和整理,重寫先秦兩漢思想史的呼聲高唱入雲。本書各篇文章多能利用最新出土文獻,並浸潤於傳世文獻中,以求對此段思想大潮加以析述。全書共收文章十九篇,主題圍繞先秦兩漢思想與教育為主,開啟了二千年來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文化。
序 i 先秦兩漢的歷史趨勢 張偉保 1 禮的起源 魯士春 13 一 理論方面 13 二 儀節方面 19 三 歷史時期方面 23 天命有德—商遺民在周初的地位問題 張偉保 29 論先秦儒、道的「道」 楊永漢 53 一 孔子的道 53 二 老子的道 59 (一)道生萬物 61 (二)道法自然 63 (三)物極必反與反者道之動 63 三 莊子的道 67 (一)莊子的境界 68 (二)莊子的天道觀 70 四 結語 73 論孔、孟的勇 楊永漢 77 一 前言 77 二 實踐道德行為的支持力—勇 78 三 勇與志 82 四 孔子的勇 86 五 孟子的勇 88 六 結語 96 孔子讚許命、讚許仁—「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確解 張偉保 99 一 引言 99 二 學者對「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的不同理解 100 三 從句式、語法方面的分析 104 四 從利、命、仁三方面來探討 105 五 結語 112 門弟子論孔子 張偉保 113 論孟子「人」與「禽獸」之別 楊永漢 123 一 從孔子到孟子 123 二 「禽獸」與「人」 125 三 如何從「禽獸」到成「人」 135 四 結論 139 戰國大儒荀卿的生卒年考訂 張偉保 143 Major Figures of Legalist School in Pre-Qin Wen Rujia 153 1 Li Kui 李悝 155 1.1 The biography of Li Kui 155 1.2 The doctrine of Li Kui 156 2 Shang Yang 商鞅 157 2.1 The biography of Shang Yang 158 2.2 The doctrine of Shang Yang 161 3 Li Si 李斯 165 3.1 The biography of Li Si 165 3.2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from Li Si 166 4 Han Fei 韓非 167 4.1 The biography of Han Fei 167 4.2 The work of Han Fei 170 5 The influence of Legalist school 175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eaching Materials of Legalist’ School Wen Rujia 17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Official-learn-to-be” and “Official as Teacher” of the Qin Bamboo Slips of Yunmeng Shuihudi Wen Rujia, Cheung Wai Po 189 黃老學說與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趙善軒 199 一 前言 199 二 黃老學說與漢初政治 201 三 司馬遷時代與黃老學說 210 三 總結 218 從英譯《史記》看司馬遷「善者因之」 趙善軒 221 一 前言 221 二 析論 222 (一)釋「善者因之」 224 (二)釋「其次」 231 (三)釋「利道之」 233 (四)釋「教誨之」 236 (五)釋「整齊之」 237 (六)釋「與之爭」 239 三 結語 244 從路徑依賴看漢武帝新政—以司馬遷為中心 趙善軒、張偉保 249 一 前言 249 二 選仕制度的一元化 251 三 經濟政策的一元化 256 四 結語 264 《史記.貨殖列傳》中的經濟思想 鄭潤培 265 一 前言 265 二 民本經濟思想 266 三 商業經營思想 268 (一)進行經濟預測和市場預測 268 (二)避實擊虛的經營決策 269 (三)著重供求與市場價格關係 269 (四)重視資金周轉 270 (五)司馬遷把商業與農、工、虞三業並列起來,視為能增大「衣食之原」的致富之道。 271 四 管理思想 271 (一)講究商品質量,以信譽、誠實專一取勝 271 (二)卓越的人才管理藝術 273 (三)重視職業素質 273 五 劃分全國的經濟區域 274 六 結語 277 《漢紀》「上惠不通」釋疑 —漢代經濟史與思想史的交叉觀察 趙善軒 279 一 前言 279 二 漢初的農民都是佃農嗎? 281 三 對「上惠不通」與「入粟受爵」 284 四 商人是大地主嗎? 289 五 結語 293 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到「承負說」 —《太平經》中「承負」說再探 劉志輝 297 一 引言 297 二 中國傳統的「善惡報應」說 298 三 《太平經》中的「承負」說 301 四 「人」—一切災禍之源 305 五 個人努力的重要性—守一、成仙與「承負」之責的消解 311 六 結語 315 參考文獻 317 從《赤松子中誡經》看早期道教的勸善思想 劉志輝 319 一 前言 319 二 「赤松子」是雨師還是成仙的指導者? 321 三 《赤松子中誡經》〈序〉中的人生問題 323 四 《赤松子中誡經》的幾個核心思想 331 (一)本經的核心問題—世人禍福的不均 331 (二)「氣」與「善惡報應」 333 (三)「司命」之神與承負之說 338 (四)佛教對《赤松子中誡經》的影響 342 五 結語 345 參考文獻 348
編者簡介 張偉保 廣東番禺人,一九五九年生於香港,香港新亞研究所歷史學部博士(1994)、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部博士(2004),現職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文史教學);主要學術領域為中國教育史、中國經濟史、中國文獻學等,曾發表《振葉尋根:澳門教育史、歷史教育與研究》、《新視野三國志:導讀及譯注》、《先秦儒家教材研究──以《詩》、《書》為中心》、《新視野資治通鑑:導讀及譯注》、《中國第一所新式學堂──馬禮遜學堂》、《艱難的騰飛:華北新式煤礦與中國現代化》、《經濟與政治之間──中國經濟史專題研究》(合著)、《書海指南:中國古籍導讀》、《詩三百的形成與經典化》、《實業計劃與國民政府:中國近代經濟史論文集》等十部著作及文史類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趙善軒 曾任新亞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Bryant University (美國)副教授,現任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副教授。已出版著作十九本,中英論文廿餘篇。 溫如嘉 女,廣東省珠海巿人,澳門大學法律學院碩士、教育學院博士生,研究範圍為中國教育史和法律史。曾發表學術論著六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