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注重歷史當事人的時代關懷,返其舊心,從廣義的文化視角考察近代中國思想與社會的權勢轉移。全書跨越思想史和社會史的學科藩籬,通過探討近代大變局中傳統的中斷與傳承,中西文化競爭與民族主義的特異,思想衍化與社會變遷的互動等各層面的多元互動,揭示近代中國社會新中有舊、舊中有新的豐富特性。隨著四民社會的解體和經典的隱退,出現了民國之中「國進民退」的傾向。這些演變既產生了眾多問題,又遮蔽了不少問題,當時就造成讀書人的困擾,迄今仍在影響我們。
下冊 見之於行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論與表述 205 一 近代中國的變與不變 206 二 學術傳統的中斷與傳承 216 三 前後左右治史:史料與理論的互補 221 四 見之於行事:淺議史學表述 231 研討的取向 新舊之間:近代中國的多個世界及「失語」群體 239 民國史研究的「倒放電影」傾向 251 知常以觀變:從基本處反思民國史研究 257 一 充分認識五千年之大變 258 二 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 262 三 餘論 267 歷史記憶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271 一 五四新文化運動在歷史記憶中的斷裂 273 二 歷史的「再造」:修改五四歷史記憶的一次嘗試 276 三 五四學生運動與新文化運動 289 陳寅恪的史料解讀與史學表述臆解 299 一 史料與歷史詮釋 301 二 史料與表述 308 史義的探索 不改原有之字以開啟「相異的意義體系」—舊文新解二則 319 學術「對手方」與專業知識的建構—傅斯年先生的啟示 335 往昔非我:訓詁、翻譯與歷史文本解讀 345 一 引言:郢書燕說的啟示 345 二 訓詁與翻譯 349 三 觀空與觀時的互動 358 相異相關的往昔:史學的個性與通性 371 一 歷史的「不共相」:承認往昔的獨特性 373 二 個性、共性與通性 380 三 小結 390 非碎無以立通:試論以碎片為基礎的史學 393 一 言有枝葉:直面歷史的斷裂和片段特性 395 二 以碎立通:收拾一地散碎的文辭 401 三 餘論 407
作者簡介 羅志田 1952年生,四川大學歷史系七七級畢業,新墨西哥大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先後在四川師範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歷史系任教,現任四川大學傑出教授。新書有《經典淡出之後:20世紀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三聯書店)、《道出於二:過渡時代的新舊之爭》。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