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文和教授一起工作的這段日子裡,他對我的提問與澄清,有太多精采的回應;但我認為最「勁爆」的,要屬他對「生涯規劃」的看法:…生涯規劃?我是「有生涯無規劃」!那是西方社會的產物…』 …………………………吳佳璇(本書作者)
張文和,一九三四年出生於北京,成長過程中經歷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以及無數的思想改造和政治運動。 張文和接受過完整的北京醫學院及研究所訓練,是當時最有潛力的「研究型」醫師。政治冷感的他原本前途看好,卻被「文化大革命」耽誤了十年的青春。雖然如此,身處鄉野的他仍不忘追求研究新知,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亦成為官方首位指派出國的精神科醫師。 然而,在時代巨輪的運轉之下,張文和因緣際會從美國來到陌生的台北,也因如此,他的生物精神醫學導向的研究及實務,有機會在台灣深根茁壯,並留下值得後輩學習的典範。
『我願意推薦這本傳記,寫的是一個人,卻折射了一段歷史。』 ………于欣(北大六院院長)
『張文和是個傳奇人物。在台灣精神醫學領域裡,就我所知,大概除了林憲教授之外,很難再找到像他這樣,活得如此豐富多彩、充滿曲折與驚喜的大半生。』 ………林克明(國家衛生研究院精神醫學與藥物濫用研究組特聘研究員兼組主任)
『我任職台大精神科期間,因緣際會,曾參予教育部對張教授學歷及醫師資格認定的工作。知道他在中國北京有很紮實的精神藥理研究基礎。後來有機會赴美進修,然後來台。讀者可從本書一窺他如何以最省錢的方式,將其精神藥理研究在台灣開花結果。這本書文情並茂,讀後彷如與張教授走一趟其生涯足跡。是值得一口氣讀完的傳記好書』。 ………林信男教授
『我覺得此書特點為﹕ 1.描述張文和一生不平凡的經歷和遭遇﹐其中曲折起伏﹐引人入勝。 2.張的奮鬥精神與鍥而不捨的毅力﹐令人佩服。 3.書中把精神病醫療研發的進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加以介紹﹐讓我這種外行人也能得到粗淺的概念﹐真不簡單。我認為此書應該推薦給社會大眾及年輕人。』 ………許翼雲(前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
作者簡介
吳佳璇 1969年生於台灣雲林,1995年畢業於台大醫學系,旋即於母校精神科接受住院醫師訓練(1995-1999)。2004年澳洲墨爾本大學進修,獲「國際心理衛生」碩士。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精神科(1999-2000)及台大醫院精神部(2000-2006)主治醫師,現任職於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 工作是作者寫作的泉源。自接任財團法人醫界聯盟《醫望》雜誌副總編輯,並終結該雜誌(2000-2001)後,開始積欠文字,至今清償了《九二一之後──一個年輕精神科醫師的九二一經驗》(聯合文學,2000),《憂鬱年代──精神科醫師的診間絮語》(健康世界,2001),與《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傳記》(心靈工坊,2005)等。
傳主簡介 張文和 1934年生於北京。北京大學醫學院(1957)及研究所(1965)畢業。「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下放甘肅農村長達十年(1969-1979)。之後,又回任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神經化學研究室副主任、資深講師及主治醫師﹙1979-1981﹚。八○年代初期﹙1981-1982﹚,曾在美國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接受現代生物精神醫學及精神藥理學研究訓練,並成為美國生物精神醫學會會員(1982-)。1983年抵台,主持國家科學委員會與台北市立療養院合作成立之「生物精神醫學研究室」,同時在台北市立療養院成人精神科任主治醫師及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兼任教授。2000年從公職退休後,應聘出任慈濟大學及慈濟醫學中心教授,並擔任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創會理事長(2002-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