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2017年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內地與港深的合作,制定「粵港澳大灣區」。此前的「十三五」規劃中,亦有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簡稱「9+2」),可見粵港澳三地的合作定必頻繁,但三地各自擔當什麼角色? 粵、港、澳三地優勢各異—廣東經濟貿易發展迅速,香港的金融地位保持領先,澳門則積極發展其旅遊業。在各自發展中,三地應該如何合作才能發揮各自優勢,互惠互利? 本書邀請了粵港澳三地資深的專家學者,從金融、創科、航運、法律等多個領域疏理港澳回歸前後政策的改變,分析三地的優劣,探討三地的合作模式。「前店後廠」已經過時,而三地優勢各異,三地應該如何自處,才能發揮優勢推動國家發展,又能避免惡性競爭,促進自身經濟?政策執行上,「粵港澳大灣區」、「9+2」等應該如何實現?除了創科以外,還有什麼領域三地可以合作? 粵港澳合作正邁步向前,本書拋磚引玉,望能激發更多思潮。
導論 1.粵港融合─不能迴避的「政治任務」 何亦文 香港時事評論員 粵港澳合作—政策分析與解讀 2.也談「十三五」規劃下的廣東和香港 方 舟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3.從經濟結構發展看粵港關係的前景 劉佩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4.粵港合作第三次浪潮及利益再分配 劉瀾昌 香港資深傳媒人 5.從兩個案例看粵港合作的成功與困局 吳木鑾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 6.大珠三角(粵港澳)區域經濟合作水平評估與效應分析 封小雲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7.跟著項目走—香港與泛珠三角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何建宗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召集人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8.加快「粵港澳」深度融合—引領中國經濟全面轉型 馬建波 亞太戰略研究員 9.澳門特區揚長避短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林 昶 澳門《新華澳報》社長兼總編輯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 粵港澳合作—模式選擇與突破機會 10.CEPA 是化解粵港合作矛盾的良好平台 洪錦鉉 香港城市智庫召集人 現任觀塘區議會副主席 11.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合作的3.0版 陸劍寶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12.粵港澳「金融灣區」生態圈 陳鳳翔 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協理主任 13.放寬「國內航權」對香港貨櫃運輸業的衝擊 廖美香 香港資深傳媒人 14.粵港航運業應攜手打造「一帶一路」航運中心 劉 洋 香港禮德齊伯禮律師行航運部高級律師 15.高鐵時代粵港合作的挑戰和機遇 方 舟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16.港珠澳大橋跳出「單 Y 陷阱」變「實質雙 Y」的修補方案 劉瀾昌 香港資深傳媒人 港深合作—共融共嬴 17.深圳與香港合作—粵港關係的「前沿『觸點』」 何亦文 香港時事評論員 18.從國家戰略層面打造「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深港合作區 黃揚略 全國政協委員 19.論港深合作的進與退 王玉清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20.從深圳河套發展突破看香港的新機遇 曾淵滄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21.港深河套開發—粵港科技協同創新的試驗田 陸劍寶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22. 「深港通」不只是「通深港」 李曉莊 《台商》 雜誌社長兼總編輯 全國台企聯文宣委員會副主委 23.擁抱大灣區、深港合作、從「心」出發 洪為民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 24.河套創新科技園怎樣幫助香港 金心異 深圳民間學者 25.粵港澳合作及其法律框架 趙琳琳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26.建立廣東自由貿易區商事爭議解決機制之構想 鄧智榮 中國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 27.論「一國」之下的香港與廣東及內地刑事司法合作 顧敏康 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
作者簡介 劉瀾昌 曾任職香港《開放雜誌》,《經濟日報》,《星島日報》及 《蘋果日報》等平面媒體。還在鳳凰衛視任職。1999年加入亞洲電視,負責資訊節目,包括特輯「解密百年香港」,主持論政節目「把酒當歌」,以柳三禪,劉斯路等筆名 撰寫專欄。 何亦文 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經濟,之後在香港從事中國新聞報導,親身參與多個重大事件採訪。 2007年轉入電子傳媒,在電台主持關於兩岸三地的時事評論節目。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