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香港回歸20年,除了政改、50年不變之後前途是否自決等等爭論之外,是不是有更多同樣重要的精神面貌,在回歸之後一直在潛移默變,而不為大家所看重?所謂「香港精神」,除了工具性、用來文過飾非的一堆口號和修辭之外,我們對它有足夠探索和反省了嗎? 本書由本地從事香港研究的學者撰寫,暫且將關注移離高調的政治口號,重返社會、民生和文化視野,嘗試用敏銳的目光去審視和檢討香港精神的流動和變易,為下一個世代的安身立命準備更開闊的反思。
導論 1.香港精神的演變:詮釋與反思 王洪、葉保強 甲篇經濟奇跡之後的香港精神 2. 「總有出頭天」對拼「中環價值」:香港經濟金融化的社會衝擊 李劍明、鄭正賢 3.重尋「制度自信」:回歸後香港經濟的制度退化與增長的最大制約 黃兆基 4.告別「創業精神」?香港回歸二十年來的檢視與分析 鄭宏泰、尹寶珊 乙篇身份危機與香港精神 5.本土與國族之間:後殖民香港電影還有自主策略嗎? 張少強 6.覺醒還是否定?文化遺產保育與地方身份認同建構 鍾謙 7.拒絕邊緣:進與退的廣東話 陸詠騫 8.九七回歸與華裔—南亞裔香港人共融精神的變易 李劍明、羅金義、郭儉 丙篇善治的挑戰與香港精神 9.港式政治態度的新危機:並存而不共融的倫理秩序 呂大樂 10.循序漸進與問心無愧:從政治修辭看管治階層思維的變易與窘境 莫家棟 11.捍衛人權法治的價值:機制與空間的日益敗壞 莊耀洸、徐嘉穎 12.再見理想?二十年來香港高等教育政策與學術生態 盧一威、伍世傑 13.回歸後香港對外事務自主性的虛妄:亞洲體育盛事之都的局限 朱博、李裕維 總論 14.離棄「人心」的「回歸」:政治化的污名與經濟化的困局 許寶強
編者簡介 羅金義 現任香港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總編輯,社會科學系副系主任。有關香港研究的編著包括《留給梁振英的棋局:通析曾蔭權時代》、《香港經濟:非經濟學讀本》、《獅子山下的南亞小企業》、《山河.家國.難民情:調景嶺小故事》等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