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這本增修版的《傳播批判理論-從解構到主體》距離原著初版已有十八年。這些年來,作者不斷的遇到本書的讀者一同討論相關理論的價值和發展,顯示本書所評介的主要學者及其觀點有著豐沛的學術生命力。
增修版增加了一個副標:從解構到主體,藉以彰顯批判理論近二十年的變化重點,它早已不再僅以菁英導向的解構批判為能事,而是俯身傾聽具有能動性的主體:他∕她如何運用各種資本、追求自我秀異;她∕他如何悉心呵護並建構倫理自我;她∕他如何在社群中與他人互為主體、在企求真誠和真實的溝通過程中,尋求免於壓迫的審思明辨與社會轉化…
這些觀點將批判理論從否證批判轉向為尋找主體、深化實踐、提升參與和民主品質。
本增修版總共討論了七位重要的批判學者,也是對傳播領域的研究影響較大的學者(即T. Adorno、A. Gramsci、L. Althusser、S. Hall、P. Bourdieu、M.Foucault和J. Habermas)。除了簡介他們的生平、時代背景、個人關懷和學術脈絡外;特別聚焦與傳播研究相關的論述和方法;並整理近二十年來國內相關傳播研究,加以重點式的介紹及評述,希望有助於反思這些歐陸思潮在地化的應用價值,本書再度問世相信必值得傳播及社會研究者細心品讀。
作者簡介
張錦華
民國1955年生於台南
現職: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學經歷: 台大外文系學士 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 美國愛荷華大學大眾傳播學博士 1988年淡江大學大眾傳系副教授 1992年政大廣電系教授 2004年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 1994《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書局。 1994《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台北:正中。 1995《媒體的女人》(與柯永輝合著),台北:碩人。 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John Fiske 著,翻譯),台北:遠流。 1997《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台北:正中。 2001《女性主義媒介研究》(L. Van Zoonen著,與劉容玫合譯),台北:遠流。 2001《監督媒體DIY-六大實例》(與黃浩榮合著),台北:法蘭克福國工作室。 2002《女為悅己者「瘦」?媒介效果與閱聽人主體研究》, 台北:正中。 其他期刊、報紙、雜誌評論多篇
增修版序 初版序言
第一章 傳播批判理論的發展脈絡:從解構到主體第一節 傳播批判研究的源起 第二節 主控傳播研究典範及其缺失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典範 第四節 唯名主義和多義性研究 第五節 結構與主體的辯証 第六節 結論:重建民主與轉向批判實用主義
第二章 阿多諾:文化工業理論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阿多諾生平簡介 第三節 「文化工業」主要觀點 第四節 文化工業論證的優缺點及本土研究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章 葛蘭西:文化爭霸理論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葛蘭西生平簡介 第三節 文化爭霸理論 第四節 文化爭霸論與大眾傳播 第五節 本土研究 第六節 結論
第四章 阿圖舍:意識型態理論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阿圖舍生平簡介 第三節 社會結構與相對自主 第四節 意識型態理論 第五節 本土研究 第六節 主體能動性的爭議 第七節 結論
第五章 霍爾:文化研究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霍爾生平與當代英國文化研究中心 第三節 對主流派傳播研究的批判 第四節 霍爾的文化研究理論和媒介分析 第五節 閱聽人解讀位置與主體研究 第六節 文化研究的全球∕在地發展 第七節 結論
第六章 傅柯:從「權力∕知識」到倫理主體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傅柯生平與馬克思主義危機 第三節 「權力∕知識」與後現代主義觀點 第四節 解構權力與本土相關研究 第五節 倫理主體與本土研究 第六節 結論
第七章 布迪厄:結構與主體的辯證分析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布迪厄生平及學術脈絡 第三節 布迪厄的文化社會學觀點 第四節 布迪厄的大眾媒介研究 第五節 本土的傳播研究 第六節 討論:抗拒與變遷 第七節 結論
第八章 哈伯瑪斯:「公共領域」與「溝通理性」概念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哈伯瑪斯生平與著述 第三節 「公共領域」概念 第四節 「溝通理性」與扭曲溝通 第五節 公共領域、網路與媒體研究 第六節 結論
中文書目 英文書目 索引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