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小學時,帶領同學們練習水彩調色、將陶土捏塑成形的美術老師, 是臺灣人普遍領會美感、認識美學的啟蒙推手。 在臺灣教育發展的歷史語境中, 美術作為一門20世紀後才被納入學校教育的新興科目, 誰有資格能夠作為這些教導學生的美術老師? 而美術老師們又是透過哪些專業的養成訓練, 成為一位向學生傳遞美學感知、帶領學生前進的美感引路者? 《踏實.穩健.韌性──戰後臺灣小學美術師資養成教育》為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黃冬富的最新研究著作,匯集其自2003年以來,針對戰後臺灣小學美術教師培育歷史的研究成果。 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專業美術教育,以培育小學美術師資的師範學校藝師科為其端緒。由於公費生時期的師範生素質高,無升學和就業壓力,因而不少人能依其興趣投入藝文領域鑽研。除了專業美術教育的藝術師範科,包班制師資養成的普通師範科,也是美術人才輩出,形成許多在小學任教的教師,同時也以藝術家身分在藝壇活躍的情形,成為戰後臺灣美術史上一項重要特色。 本書探討範圍始自戰後初期的師範學校藝師科、普師科,歷經師專、師範學院,以迄教育大學時期;探討面向包含時空背景、教育政策以至課程、師資和培育成果等層面,藉由兼涵美術史、教育史與社會史的觀察視角,回顧1946年至今,近四分之三世紀以來臺灣小學美術教師培育制度的發展變化。是掌握臺灣美術教育根基人才,以及臺灣美術發展奠基不可或缺、影響力極為深遠的歷史研究著作。
前言 壹、戰後初期臺灣的師範學校藝師科(1946-1962) 一、師範生的角色與素質變化 二、臺中、臺北和臺南師範藝師科之設立始末 (一)臺中師範美術師範科(1946-1949) (二)臺北師範藝術師範科(1947-1963) (三)臺南師範藝術師範科(1950-1958) 三、課程之發展 (一)第一期(1946入學) (二)第二期(1947-1951入學) (三)第三期(1952-1954入學) (四)第四期(1955-1959入學) (五)型塑師範生特質的潛在課程 四、師資與教學 (一)中師藝師科 (二)北師藝師科 (三)南師藝師科 五、學生之學習 (一)中師藝師科 (二)南師藝師科 (三)北師藝師科 六、培育成果 (一)中師藝師科 (二)南師藝師科 (三)北師藝師科 貳、戰後初期師範學校普師科的美勞組選修 一、選修課程之變革 二、師資與教學 (一)中師 (二)竹師 (三)屏師與嘉師 (四)花師與東師 (五)北女師與高女師 三、美勞相關之人才培育 (一)北師與南師 (二)中師 (三)竹師、嘉師與屏師 (四)東師與花師 (五)北女師與高女師 四、小結 參、師範專科時期的美勞科與美勞組(1963-1991) 一、美勞組之課程發展 (一)三年制師專(1960-1970) (二)五年制師專(1963-1991) 二、教學內容之標準化 (一)師專課程綱要與課程標準 (二)國立編譯館版師專教科書 (三)能力本位教育 三、各校之師資與教學 四、美勞相關人才培育 (一)北師 (二)中師 (三)南師 (四)屏師 (五)嘉師 (六)東師與花師 五、新竹師專美勞(術)科(1970-1991)與美勞組(1965-1991) (一)美勞科之課程 (二)美勞科之師資與教學 (三)美勞科之培育成果 (四)竹師專美勞組 六、小結 肆、師範學院時期的美勞師資培育(1987-2004入學) 一、初教系美勞組與美勞教育學系 二、師資培育多元化以後的轉型發展(1994) (一)入學術科考試之變革 (二)課程之發展 (三)轉型與整合 三、美術相關之人才培養 伍、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大事紀年表
作者簡介 黃冬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學碩士 經歷 .現任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 .曾任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副校長 .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和臺南市立美術館之典藏品審議委員 專長 論述專長為美術教育史及美術史,創作以水墨為主。 著作 《中國美術教育史》、《呂佛庭繪畫藝術之研究》、《高雄縣美術發展史》、《屏東縣美術發展史》、《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屏東地區》、《歷史.榮光.名作系列──蔡草如〈菜圃景色〉》、《美術家傳記叢書──內斂.融通.黃朝謨》、《臺灣省展國畫部門之研究》等專書二十餘種。 獲獎記錄 .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美術理論獎、臺灣省文獻會研究著作優等獎。 .國科會研究甲等獎助三次,國科會研究乙種獎助三次;省教育廳師院教師研究甲等獎三次。 .2007年獲教育部所屬機關學校優秀教育人員獎。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