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前言 心的「宇宙期」 孩子知道大人已經忘記的事情 孩子向母親學習「心理系統」 什麼是心的「宇宙期」? 第一章 為了拯救父母而繭居在家的兒子 1 學齡期的孩子會完整複製父母的生活模式 ──寶寶叛逆期,是人類初次獲得自由的時期 ──小學三年級生健太的某一天 2 叛逆期的激烈程度,將與父母教導的「內心矛盾」成正比 ──父母痛苦的生活模式,正在折磨著孩子 ──強迫父母修正生活模式的青春期「心病」 3 「為了消除媽媽的痛苦,我開始拒絕上學」 ──拒絕上學、繭居問題的三個背景 ──「為了引出媽媽的痛苦……」兒子說出謎樣話語,暴力日漸加劇 ──第一個要求是「媽媽,請發現我的痛苦」 ──施暴的理由是,孩子覺得只有自己在忍耐 ──第二個要求是「消除媽媽的痛苦」 ──「什麼都能獨立完成」就是母親的痛苦 ──了解自己為什麼「不允許兒子撒嬌」 ──尾聲—兒子的叛逆拯救了父母 ──父母察覺自己的痛苦時,孩子的「心病」就會消失 4 因為擔心父母的老年生活,而在三十二歲時繭居 ──突然開始「幫忙做家事」的兒子 ──不是憂鬱症,而是社會性「繭居」 ──沒有叛逆期的溫和兒子 ──實現父親遺憾的兒子 ──父親無法選擇的生活模式vs 兒子希望的生活模式 ──緩和父親的緊張後,兒子開始啟程 ──為了獲得父母認同的努力,轉變成為活下去的努力 第二章 女兒的飲食障礙,療癒了母親的人生 1 厭食症是「忍耐第一」帶來的結果 ──厭食症與暴食症 ──女兒的厭食症治癒後,母親卻罹患了「憂鬱症」 ──「媽媽過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是外婆的」 ──女兒以從母親學習來的忍耐而生活著 2 停止彼此的忍耐,恢復母親與女兒的人生 ──改善飲食障礙的四個階段 ──女兒希望聽到的不是「對不起」,而是「謝謝妳」 ──沒有與母親相處的記憶,就是因為忍耐 ──女兒教會母親人生的安心感 第三章 受虐兒將產生「相反的善惡觀」 1 在虐待中長大的母親,也會把孩子逼到走投無路 ──虐待兒童的分類與原因 ──一打女兒就停不下來…… ──「我的存在感來自忍耐」 ──兩次婚姻.家暴的老公.離婚訴訟.夢 2 無法停止虐待,是因為心理系統的反轉 ──與普通人「相反」的善惡觀 ──虐待的連鎖效應 ──「我又打菜奈了,我和自己的父母沒有兩樣」 ──收到菜奈的溫暖訊息,善惡再度反轉 第四章 與父母沒有連結的孩子,提出不可思議的控訴 1 與父母沒有連結,將使世界變得稀薄 ──一句如異鄉人般的控訴:「或許我與眾不同吧?」 ──不是「孤獨感」,而是「孤立感」 ──「我家好像和別人家不一樣」 ──不想談論母親的理由 ──推測母親的心理狀態 ──如果父母「缺席」,心理系統將無法建立 2 想在這個世界解決問題,就是回到「與父母相遇」之前 ──我是「存在感」稀薄的贗品 ──接受母親的障礙 ──「我發現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 ──從追求相同事物的確信中,產生「社會存在感」 ──問題只在有辦法解決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自我的「存在」,是微小的幸福與莫大的自由 ──「可以順著自己的感覺而活」 第五章 心理發展的最後階段—「宇宙期」 1 有無生活實感的差異 ──生活實感承襲自父母 ──影響心理系統的三種親子關係 2 成人期之後,可能有「宇宙期」 ──遠離日常生活後所看清的事物 ──三個關鍵詞:「異鄉人」「中年危機」「價值的相對化」 3 從離開「這個世界」到進入「宇宙期」的心路歷程 ──喪妻者所體驗的「內心不安」 ──日常生活的意義改變,看見一直以來追求的人生全貌 ──接受「對妻子的背叛」,變成一個人 ──體驗獨自一人單純「存在」的瞬間 ──「宇宙期」充滿「一切沒問題」的感覺 後記 諮商不是解決煩惱,而是要確認自我存在,穩定內心 諮商純粹就是「傾聽」的工作 「理論」在諮商中不適用 希望讀者看過本書後,重新正視自己的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 高橋和巳 Kazumi Takahashi 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1953年出生。從福島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神經精神科工作。最後從都立松澤醫院精神科主任退休,在東京開設診所,持續進行診療。此外也熱心於諮商師的教育,從事督導工作。著作包括《了解「心」的技術》《重生之心》《我想消失――從受虐者的生活模式了解心的幸福》《我是「壞孩子」嗎?》等書。 譯者簡介 林詠純 臺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未來年表》《不服來辯!15場哲學大師的Battle》《轉大人的辛苦》《洗腦》等書。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