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書賊:建構統治者神話的文化洗劫與記憶消滅
|
|
The Book Thieves: The Nazi Looting of Europe’s Libraries and the Race to Return a Literary Inheritance |
|
|
|
|
|
|
|
|
ISBN |
9789869597845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优惠价 |
RM64.50 *
|
作者 |
安德斯‧李戴爾
|
译者 |
王約 |
出版社 |
馬可孛羅
|
出版日期 |
2018-03-1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16 页. 15.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為了建構德意志帝國的正當性與統治者的不敗神話, 一場組織縝密的偷書計畫席捲了全歐洲… 然而納粹竊取的不僅是書本,更奪走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與歷史記憶。
★ 榮獲2018年瑞典班特揚森基金會大獎(Bengt Jansons Memorial Fund Prize) ★ 瑞典圖書創作獎《掠奪者》(The Looters)作者全新力作 ★ 2017年美國科克斯創作獎(Kirkus Prize)非小說類提名
新聞記者李戴爾走訪荷蘭、法國、希臘、立陶宛等地, 追溯這段不為人知的文化掠奪與殲滅行動! 二〇〇九年,李戴爾開始追查散落在各地、被納粹佔為己有的藝術珍品,隨著這些文化寶藏陸續歸還原主,李戴爾意外發現,除了藝術品與古董被掠奪外,還有大量書籍被深藏在圖書館裡。這些館藏規模極大,從大西洋岸到黑海邊,自阿姆斯特丹、巴黎、羅馬、塞薩洛尼基到維爾紐斯,所有文化出版重鎮全被洗劫一空。
納粹為何成了偷書賊? 「只要控制書籍的流傳,就能有效控制思想。」納粹不僅想摧毀敵人的文化資產,他們更以偷竊、霸占與扭曲等手段,將圖書館與檔案庫、歷史、傳統與記憶全面納為己有,強制改寫他們的歷史,進一步驗證雅利安人的崇高與偉大。透過納粹的思想領袖羅森堡的規劃與研究,以柏林為起點,開啟了全世界史無前例、規模最大的偷書計畫。
阿姆斯特丹:遠離法西斯主義統治的避難所 自由和貿易讓荷蘭在十七世紀化身為歐洲的知識中心,自由思想家、作家、哲學家,還有宗教的少數族群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出路,特別是離開西班牙、葡萄牙宗教裁決的猶太人,將阿姆斯特丹轉變成一座傳播中心與出版重鎮,其豐富的館藏成為羅森堡覬覦的目標。
巴黎:流亡者的文化中心 十九世紀,生活在沙皇時期的大量猶太人為了躲避大屠殺,重新在法國安定下來,至今,法國仍是猶太人聚居最多人口的歐洲國家。巴黎也接納了一批來自帝俄的政治移民:許多波蘭人在自由波蘭被推翻後,遷徙到巴黎;在「十二月黨人起義」 後,還有一群俄羅斯知識份子被沙皇驅逐出境。當時的巴黎,聚集了猶太人、波蘭人、俄羅斯人,讓整座城市激盪出豐沛的創作能量與蓬勃的出版環境。然而納粹佔領巴黎後,令人髮指的掠奪行為,讓巴黎永遠失去了全歐洲最好的圖書館。
塞薩洛尼基:鄂圖曼帝國治下的民族多元 猶太人在奧圖曼帝國內享有較大的學術自由。在這座知識的溫室裡,塞薩洛尼基成為東地中海的文化熔爐,猶太哲學、古典文學、阿拉伯科學及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薈萃於此,一度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猶太之都。隨著希臘建國、納粹佔領,猶太居民被驅趕到城郊,還有大量猶太人被送往集中營,這座猶太之都,因而永遠失落了。
維爾紐斯:北方的耶路撒冷 在二戰前,維爾紐斯擁有一〇五座猶太教堂與聚會所,猶太人占全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拉比、猶太作家、知識份子以及藝術家無不趨之若鶩,齊聚在此。十九世紀末,維爾紐斯更成為意第緒文學復興運動的搖籃。隨著納粹向東擴張,他們有計畫地消滅猶太人、波蘭人在歐洲文明與文學的貢獻。這個曾讓拿破崙譽為「北方耶路撒冷」的城市,從此不再保有猶太文學與波蘭文學的傳統。
書本不僅是財產,更是記憶的所在 歷經幾個世代打造而成的圖書館與私人藏書,都是文化、語言的骨幹,更是族群、家庭和身份認同的核心。這場驚人的文化浩劫,而今只餘斷簡殘篇。雖然二戰結束了,卻還有許多書籍被丟棄在原地,或者重新整編到德國圖書館內,許久不再有人聞問。納粹是掠奪這些書籍擁有者的思想盜匪,他們搶奪了歷史、人性與一切的記憶。如今,隨著藝術品的歸還計畫啟動,這些文學遺產終於重見天日,過往豐富的文化雖然不能再復原,但這段歷史應該被紀錄下來,見證文化傳承的珍貴。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吞噬全世界的一把火:柏林 第二章 柏林市立圖書館的鬼魂:柏林 第三章 歌德的橡樹:威瑪 第四章 希姆萊的圖書館:慕尼黑 第五章 反對耶路撒冷的勇士:基姆湖 第六章 對以色列大災難的慰藉:阿姆斯特丹 第七章 追捕共濟會祕密:海牙 第八章 列寧曾在此上班:巴黎 第九章 下落不明的圖書館:羅馬 第十章 支離破碎的民族:塞薩洛尼基 第十一章 萬人塚是一座造紙坊:維爾紐斯 第十二章 塔木德單位:特雷津集中營 第十三章 沒有猶太人的猶太學研究:拉齊布日-法蘭克福 第十四章 一馬車的鞋子:布拉格 第十五章 要回家的書:柏林-坎諾克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安德斯.李戴爾Anders Rydell 瑞典記者、編輯、作家,在媒體負責藝文新聞,文章與報導散見於當地十四種報章。著有兩本關於納粹的報導文學:《偷書賊》(The Book Thieves)、《掠奪者》(The Looters),被翻譯成十六國語言發行。《偷書賊》是首度出版的英文譯本。
譯者簡介
王約 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所、喬治梅森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曾任職漢聲雜誌、商業週刊出版公司、壹週刊。譯作有《危機領導人》、《信任的深度》、《更快,或是被淘汰》等,著有《蔣公獅子頭》、《逃去住旅館》等。曾任美國華府作協會長,作品散見於世界日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等。
相關著作:《時光的禮物:從荷蘭角港到多瑙河中游的青春浪遊》《紙的世界史:承載人類文明的一頁蟬翼,橫跨五千年的不敗科技成就》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