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歷史研究最重要的依據是史料,史料必須豐富,而且純真詳實,因此如何蒐集審校,並且不斷發掘新的史料,是參與修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口述歷史為蒐集當代史料的一種新方法,在錯综複雜、快速變動的時代裏,透過訪談各界領導階層或關鍵人物,紀錄其親身經歷及所見所聞,對於歷史真相的了解,尤其有助益於文獻檔案的不足。 本書詳實紀錄作者童年時代、少年時代與青年時代的生活點滴;以至於成年以後的思想見聞等紀錄。現今的文化人類學非常強調人格的形成,而幼年時代、少年時代的成長環境對人格的形成具有絕對性的影響力,基於此,本書對歷史本身雖然貢獻有限,但是對於歷史以外之幾門學術應該極具貢獻價值。 讀者可以從書中一窺林家花園及林本源家族始末與發展梗概,以及台灣光復前、後的社會狀況及政經發展等全貌。是一部極具參考與研究價值的自傳體書。
序 自序 壹、家世與童年 一、林本源概說 二、益 記 三、童年瑣憶 貳、福州點滴 一、三坊七巷 二、人倫稱謂 三、語 言 四、宗教信仰 五、戲 劇 六、諺語歌謠 七、福州俗信 八、福州民間傳說 九、福州地名 十、吃在福州 十一、喪葬方式 十二、醫院、學校及其他 十三、福州廣角鏡 叄、初回臺灣 一、緣 由 二、閩臺交通 三、臺北行腳 四、林熊祥家塾 五、棒山小學 六、在臺日本人的生活習俗 七、紅樓舊事 肆、負笈東赢 一、成城小學 二、成城高等學校 三、仙臺東北帝大 四、求學見聞 五、探訪古蹟 六、就 業 七、旅日期間對時事的看法 伍、日治時代臺灣的面貌 一、殖民地經濟 二、臺北建築概覽 三、文化界、學術界與醫界人士. 四、臺灣的女性 五、日人的階級意識 六、廟師陳應彬 七、殖民地的教育 八、近代化都市的發展 九、從對岸政策到南進政策 十、戰火下的臺灣 十一、結論 陸、光復後的臺灣 一、光復初期的情況 二、黨政關係 三、政治概況 四、光復後的糧食問題 五、經濟發展 六、教育與文化 七、臺北生活點滴 八、雜 談 柒、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一、臺灣省通志館 二、文獻會歷任主委 三、接任主委 四、臺灣近代史的編纂 五、建 言 捌、婚姻、社交與師友 一、婚姻與家庭 二、社交圈 三、親 戚 四、師友關係 附錄 壹、林衡道先生簡歷 貳、林衡道先生著作目錄 叁、關於長篇小說《前夜》 肆、臺北府城說古 伍、短 歌 索引
作者簡介 林衡道 臺灣省臺北縣板橋人,民國四年五月二日山生於日本東京。時其父林公熊祥負笈東瀛,滿月後,攜回福州,交其祖母撫養。八歲返臺北,就讀樺山國小;五年級時,轉入東京成城小學。民國二十三年,畢業於成城高等學校,考入仙臺東北帝國大學國史學科,嗣轉經濟學科,受教於名師,博覽相關學科理論,並旁及日本文化民俗,學業精進。國二十七年畢業,入淺野物產會社,派至上海支店服務,曾被日本海軍徵召為囑託。民國三十年,任職華中蠶絲公司經濟調查室。其在戰時,經常出入日本、臺灣、大陸,默察日本軍閥侵略本質與治臺殖民政策,體認至深。臺灣光復後,擔任臺灣糧政特派員公署秘書、糧食局視察,並加入中國國民黨。民國三十八年受聘為臺灣省通志館顧問。四十一年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委員,五十年任臺北市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六十一年轉任省文獻會副主任委員,兩年後升任主委,至六十八年卸任。期間尚兼任臺灣大學、高雄醫學院、淡江、東吳、東海等大學教職。畢生潛研臺灣歷史與民俗,並極力提倡,著有《臺灣歷史百講》等書五十餘部。民國七十二年榮獲國家文藝獎,八十五年獲獅子會金獅獎與行政院文化獎章。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